壽險業避險成本貴到嚇人 金管會出三招助攻外匯準備金儲量
鉅亨網記者陳蕙綾 台北 2023-03-16 18:34
金管會今 (16) 日表示,為提高外匯準備金機制運用彈性及發揮財務穩健效果,已參採壽險公會建議彙整壽險業者外匯避險操作實務需求,規劃修正應注意事項有關外匯準備金上限及沖抵下限規範、以及新增傳統避險成本提存 (沖抵) 機制等三項規定,有助於協助壽險業者提升匯率風險管理彈性及平穩避險成本,進而強化清償能力及健全財務體質。
去 (2022) 年新台幣一年內貶值幅度為 9.83%,壽險業外匯準備金的累積餘額衝高到新臺幣 2289 億元,比起 2021 年底的 439 億元、大舉增加 1,850 億元,顯示去年新臺幣大幅貶值致該準備金提列金額鉅額增加的特殊情形。
另外,去年壽險業外匯避險成本在臺美利差擴大下逐步攀升,壽險業因國外投資占其資金相當比例,因此須審慎落實匯率風險管理,並採取相關避險措施。
壽險公會表示,考量壽險業的資產配置多係以持有至到期為主,為避免短期匯率波動風險所致的高額避險成本影響當期經營績效,進而有效強化面對突發匯率風險的韌性,業者除了可採用傳統的避險工具外,主管機關也配合增訂相關法令自 2012 年實施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制度,藉由每月的固定提存及額外提存持續累積,而業者也可透過申請自主增提以厚實準備金的儲量。
金管會祭出三招為壽險業提升匯率風險管理彈性及平穩避險成本,分別如下:
一、修正外匯準備金累積上限規定:現行規定外匯準備金累積上限為當年度年底壽險業國外投資總額之 9.5%,考量改以國外投資淨曝險部位為計算基礎,較符合壽險業實務外匯避險操作管理實務,且以 95% 信賴水準計算 1 年外匯風險值 (VaR 95%) 亦符合 RBC 風險資本計算邏輯,爰修正壽險業者外匯準備金當年度累積上限為其前一年度國外投資淨曝險平均部位以 95% 信賴水準計算之 1 年外匯風險值。
二、新增傳統避險成本提存 (沖抵) 機制:考量外匯避險成本率長期而言跟景氣循環一樣具有週期性,為使外匯避險成本趨於穩定的長期平均,於避險成本相對低廉時額外提存外匯準備金、相對高昂時額外沖抵外匯準備金,發揮外匯準備金晴天儲糧雨天撐傘的特性,因此新增傳統避險成本的額外提存 (沖抵) 機制,即當月 1 年期新臺幣兌換美元換匯 (Currency Swap) 交易之平均避險成本低 (高) 於歷史平均避險成本率時,應以當月傳統避險本金 *(避險成本率低於歷史平均避險成本率之差額 / 12)* 額外提存 (沖抵) 比率 25%。
三、修改沖抵下限規範:現行規定外匯準備金每月月底餘額不得低於沖抵下限,即 Max{前 1 年累積餘額,自 101 年~ 前 1 年各年底累積餘額平均值}*20%。因去年外匯準備金餘額大幅增加為 2,289 億元,倘依現行計算公式,將使今年於原規定的沖抵下限大幅提升為 458 億元,約為外匯準備金機制自 2012 年實施以來的平均沖抵下限金額 119 億元之 3.8 倍,且一旦觸及沖抵下限,業者後續需回復至沖抵下限 3 倍的外匯準備金金額極高,恐影響外匯準備金的提存沖抵功能。因此修正外匯準備金沖抵下限為前 5 年度平均每月固定提存金額之 6 倍 (約 139 億元),相當於自 2012 年實施以來的平均沖抵下限金額。
壽險公會表示,今 (2023) 年來由於各項國內外因素引發新台幣匯率劇烈波動,使得避險成本隨之大幅走高,業者為有效應對匯率風險紛紛提高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的提存額度,使該項準備金餘額屢創歷史新高,然而面對美國 Fed 持續引導升息,加以近期歐美部分金融機構產生財務危機引發的金融市場動盪,勢將使今年壽險業面臨極大的財務及經營挑戰,也更凸顯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機制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為能更有效運用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機制以平穩匯率風險及增加運用之彈性,壽險公會於 3 月初邀集會員公司討論凝聚業界共識後,向金管會提出修正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應注意事項中有關準備金累積上限的計算基礎、沖抵下限相關規範,以及於傳統避險部位增訂晴存雨糧機制等建議。經金管會審慎評估並由業者協助試算相關情境後,在兼顧監理的適當性原則及維繫市場經營環境穩定的情況下,將公會建議意見參採納入修正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應注意事項內容中。
壽險業者表示,感謝主管機關在當前全球經濟皆面臨嚴峻挑戰的情況下,迅速及時參採公會建議協助業者強化自身財務體質,合宜地修正法令以減輕業者面臨的經營壓力,帶領業者度過此一艱難時期;壽險公會將在主管機關指導協助下,續偕同業者滾動檢討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機制並適時提供相關建議,也將持續促請業者應持續注意監控市場變動,強化匯率風險管理能力,以奠定本業永續經營的基礎。
- 安全可靠的多資產平台!靈活槓桿 免費模擬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