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天文學家發現地球水可能來自小行星最新證據

鉅亨網新聞中心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英國華威大學天文學家近日通過對小行星殘骸的觀測和分析,發現了地球水可能是由小行星或彗星攜帶而來的最新證據。研究成果還表明,在許多行星系統中,可能都存在這一現象。天文學家的最新研究成果發表於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報之上。


英國華威大學天文學家認為,這一發現證明可能許多行星體、小行星或彗星上都存在大量的水。水分通過彗星或小行星等天體,抵達某些類地行星后,就可能在這些類地行星上生一個適宜生命形成的環境。

英國華威大學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課題組負責人羅伯托-拉迪介紹,“我們發現了越來越多的富含水分的小行星,而非個例,而且這些小行星與我們太陽系內的許多小行星很相似。因此,許多行星可能也含有大量的水,甚至會比地球上的水還要多。一般認為,地球最初是乾燥的。我們的研究有力地支持了這一觀點,那就是地球如今的海洋可能是由富含水分的彗星或小行星的撞擊造成的。”

利用位於加那利群島的威廉-赫謝爾望遠鏡的觀測數據,英國華威大學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學名為“SDSS J1242+5226”的白矮星的大氣層中含有大量的氫和氧。這一發現錶明,一顆系外小行星破裂分解,最終將水帶到了這顆白矮星。研究人員發現,這顆小行星大小可能與穀神星相當。穀神星直徑約900千米,是太陽系中最大的小行星。拉迪介紹,“白矮星SDSS J1242+5226上發現的水量大約是地球海洋水量的30%到35%。”富含水分的小行星或彗星撞擊行星或白矮星,為行星或白矮星大氣層帶來了大量的氫和氧。

研究團隊成員、華威大學天文學家鮑裏斯-岡斯克教授解釋,“氧是一種相對較重的元素,隨時間的推移,它會逐漸下沉。因此,當小行星分解一段時間后,我們就很難發現氧元素。相反,氫元素是最輕的元素,它會一直漂浮於白矮星表面附近,因此就比較容易觀測到。我們發現了許多白矮星大氣層中富含氫元素。這一發現錶明,不只是太陽系,在其它恆星系中,富含水分的小行星也非常常見。”(彬彬)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