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弱復甦」 經濟學家:央行6月可能調降利率
鉅亨網編譯鍾詠翔 2023-06-02 13:59
經濟學家認為,中國央行 6 月可能調降利率,原因是 4、5 月經濟復甦步伐進一步放緩,出現經濟「弱復甦」現象。
數據經濟研究員和卿表示,雖然中國 4、5 月消費、工業生產回升力道很大,但所有人心理都清楚,原因是基數太低,數據與第 1 季相比弱了許多。
摩根大通首席亞洲及中國股票策略師劉鳴鏑周三也說,中國經濟進入「弱復甦」。她說,經濟周期有四個狀態,從收縮、恢復、擴張到經濟成長放緩四個象限。去年 10~11 月,摩根大通 QMI(量化宏觀指數)顯示,中國經濟觸底反彈,從收縮期進入恢復期,但恢復期在 2 月初又出現一定反覆,可以說是一個相對弱的恢復。
官方定調的說法是,經濟處於復甦階段,但內生動力不強。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周四也表示,5 月財新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冷熱不均:市場供求大幅改善,企業採購和補庫亦較為積極;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就業惡化、價格水準下跌,以及樂觀預期淡化。這種分歧顯示目前經濟成長內生動力不足。
投資人該如何解讀「內生動力不強」呢?和卿說,這代表民間投資還沒起來,居民房貸、車貸等債務支出速度比收入快,手裡可消費的錢不足。於是,「居民消費——企業生產——居民再消費」經濟鏈條還沒自己轉起來,現在中國經濟完全靠財政投資維持這個鏈條。
政府官員要擺脫經濟困境,必須要依靠財政支出無償把居民負債轉移到財政,從而修復居民的資產負債表,盤活上述經濟鏈條。
所以,和卿表示,央行完全有可能透過降息進一步減輕實體企業負債(變相地提高投資收益),並刺激消費,從而提振經濟。
那麼,央行降息能解決問題嗎?和卿說:「不能,但是能減輕經濟復甦的阻力。」
和卿表示,今年還是財政唱主角,貨幣當配角。目前的經濟問題是需求不足,是收入低、債務高,導致居民消費減少。政府推動基建計畫,提出減稅退費等措施,本質上是透過增加居民收入,以置換居民債務。相較下,貨幣寬鬆需要有人借錢、花錢才行。衝擊太大,企業和居民並不願意。
- 投資孩子「這件事」 讓未來更具有競爭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