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談一帶一路不要忘了通往拉美的“銀之路”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5-08 08:30
作者germán muñoz撰文指出,中國在銀之路的開發活動,很可能類似於新絲綢之路周邊地區的建設項目,重點會放在交通連接和基礎設施(中國已經計劃興建尼加拉瓜新運河),以及建立戰略聯盟,借此打進富裕市場﹑取得天然資源和接觸日益成熟的經濟體,墨西哥就是其中之一。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習近平倡議的“一帶一路”雄心勃勃,意圖通過貿易﹑交通基建設施和程式,連接歐亞大陸各地,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結合起來。以絲綢之路為新計劃命名並非巧合:古代的絲綢之路造就了一個時代;西方強國的崛起以西班牙和葡萄牙為先,其后是盎格魯-撒克遜。但中國比這些國家更早稱霸商業﹑金融﹑貿易領域。如今中國自然有理由認為,重建絲綢之路正符合其利益。
當年的絲綢之路隨著元朝覆亡而沒落,但中國沒有因此失去國際貿易的核心角色。 1565年,另一條貿易路線出現,跨越太平洋(601099,股吧),從墨西哥延伸到中國和亞洲地區,而馬尼拉是主要轉口港。 “馬尼拉大帆船”運載絲綢﹑瓷器﹑茶葉和其他中國及亞洲商品前往新大陸,然后轉往歐洲;同時也從新西班牙(即后來的墨西哥)的銀礦帶回銀子,那是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財源。
這個貿易體系中最重要的就是銀,因此與其視之為另一條絲綢之路,我們或可稱之為“銀之路"。不過,這很大程度是國際貿易的延伸,雖然方向完全相反。
今年是馬尼拉大帆船(又稱“中國船”或“阿卡普爾科船”)最後一次出航的二百周年紀念。但貿易沒有在1815年結束:那時正值墨西哥獨立戰爭。隨著墨西哥共和國成立,銀又再次流通起來──即廣為人知的墨西哥鷹洋,一直持續到20世紀。
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的一大特征,同時也是促使中國重新崛起為世界強國的關鍵;而全球化正是始於上述時期。銀之路是位於太平洋的第一條全球貿易路線,延伸到墨西哥,然后進入西班牙和歐洲,船員大多來自福建。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和貨物首次因全球交流而有所聯系。
西班牙錢幣,即所謂的“八片幣”,商人及海盜均愛不釋手,后來被墨西哥鷹洋取代:這是世界上第一種國際貨幣,有如現今的美元,通行全球,尤其是在亞洲及其他地區的貿易。日元﹑人民幣和港幣都是基於和仿照墨西哥錢幣而鑄成。
正如早期的絲綢之路,銀之路沿途的地方都繁盛起來,價值提升。馬尼拉是一個重要的轉口港(著名的西班牙披肩被稱為“馬尼拉披肩”,實際上源自廣東省),而墨西哥就有如現時的紐約:歐洲﹑非洲﹑新大陸和亞洲的人和物都在此地交流匯聚──不僅是商品貿易,不同民族的人也共冶一爐──委實是全球第一個“世界城市”。
中國觀察家可能會注意到,這一切發生的時候,倫敦﹑紐約﹑布雷頓森林體系﹑美元﹑世界銀行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不是未有出現,就是未成氣候。銀之路一如之前的絲綢之路,為貿易關係定下楷模;這種楷模是建基於工業革命后的英國霸業以外的。
換言之,銀之路讓中國在“一帶”以外增添了一條分支,並將“一路”延伸,連接世界各地,從歐洲到美洲。現在,中國再次處於中心位置。
拉丁美洲有時被認為深受美國影響,這想法在美國尤甚,但並非總是如此。近年的例子是香港開埠之時,其時加州﹑得克薩斯州,以及位於兩州之間的大部分土地仍是墨西哥的一部分。而拉美與亞洲建立關係的時間,比這還要早近三個世紀:第一個中國人在1635年就抵達墨西哥。
中國在銀之路的開發活動,很可能類似於新絲綢之路周邊地區的建設項目,重點會放在交通連接和基礎設施(中國已經計劃興建尼加拉瓜新運河),以及建立戰略聯盟,借此打進富裕市場﹑取得天然資源和接觸日益成熟的經濟體,墨西哥就是其中之一。
歷史可以指引未來。傳承下來的銀之路潛力很大,而且不僅限於貿易。如同絲綢之路一樣,銀之路為加強多邊合作﹑地區發展,促進亞洲和拉丁美洲一體化定下楷模。
香港自命是亞洲的“世界城市”,但卻忽略了拉丁美洲整體所代表的可能性,尤其是曾為“世界城市”的墨西哥。銀之路將為中國與拉美的關係重新定位,也將影響香港在當中的主導角色。文/(germán muñoz)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