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國際投資者擁抱中國牛市
鉅亨網新聞中心
直接投資於中國內地股市的資金額度意外大幅增長,因為境外投資者選擇經過實踐檢驗的方式來參與上海和深圳的牛市。
銀行家和律師們本來預計“滬港通”的推出將會降低投資者使用現有機制的興趣。“滬港通”於半年前的本周啟動,是首個將中國內地與外部世界連接起來的市場機制。而在直接投資額度機制下,投資者要麼自己向中國政府申請額度(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麼花錢使用其他人的額度,比如他們所在銀行的額度。
但中國內地股市飆升吸引投資者紛紛湧入,尤其是外國基金公司,它們可能還沒有以中國市場為基準,但如果不設法跟隨中國股市上漲並分享溢出效應,它們的業績就可能落后於他人。
盡管上周出現了回調,但上海市場在過去6個月裏仍上漲了76%,同時深圳市場上漲了80%。在創紀錄交易量的幫助下,香港市場最近大漲,半年來累計上漲了16%。
“滬港通”機制所涵蓋的公司數量有限,而且境外投資者購買的股票還存在所有權問題,這讓許多投資者仍願意使用配額機制。
紐銀梅隆(BNY Mellon)亞太資服務業務主管Michael Chan表示:“在‘滬港通’即將啟動之際,人們預期直接投資額度需求將會下降,但我們迄今沒有看到任何需求下降的情況。”
中國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項目已經推出了十多年,除了獲批額度總額逐步增加以外一直沒有大的改變——今年3月底總額度為720億美元。
此外中國還有一項總額度為3300億元人民幣(合530億美元)的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項目,RQFII牌照持有者可用離岸持有的人民幣投資中國內地市場。
今年3月,富達(Fidelity)獲得的QFII額度增加兩倍至12億美元,從而成為首個獲批逾10億美元投資額度的非政府機構,此舉被視為中國政府進一步擴大該項目的跡象。
香港交易所(Hong Kong Stock Exchange)一直致力於解決國際基金公司提出的問題,后者擔憂通過“滬港通”持有的投資的法律地位以及交易周期內不同時點所購股份的所有權問題。
法國興業銀行(Socit Gnrale)的亞洲股票現貨和執行服務業務主管斯特凡納盧瓦索(Stephane Loiseau)表示:“目前在使用‘滬港通’的主要是銀行以及新用戶——之前未能進入內地市場的對沖基金和規模較小的資管理公司——這種情況將會隨該項目的發展而改變。”
另一個問題是香港和內地的節假日差異。這意味滬股通——也就是境外投資者購買內地股票的渠道——在上海和香港兩地的節假日都會關閉。此外,由於交易在第二天進行結算,滬股通在香港節假日休市的前一天也會關閉。全年總計有28天投資者無法通過該渠道投資,盡管其中6天並非香港的休市時間。
“這是一個重大缺陷,本應在滬港通啟動前解決,”瑞信(Credit Suisse)大中華地區證券部主管袁淑琴(Nicole Yuen)表示,她還認為所有權問題也應在滬港通啟動前解決。
“我們處在中國改革開放的節點上,不僅要打開大門,還要處理得當。在打開中國的入口和在這一進程中保證香港和國際市場的核心價值之間,需要取得一個平衡。”
然而,更長期來看,市場參與者預計隨滬港通不斷拓展,將有更多機構投資者和其他投資者使用這一投資渠道。與深圳交易所的連通渠道預計將於今年晚些時候開放。深交所是許多科技集團和初創公司的上市地。
“人們正在觀察滬港通,並且這樣思考‘投資者正在進入,中國正在開放,我們需要在熱潮到來前進入’,”高偉紳律師事務所(Clifford Chance)專注結構性投資基金業務的合伙人馬克希普曼(Mark Shipman)。
滬港通還為投資者提供了他們在其他地方可以獲得的那種几乎匿名的投資渠道。這一點與QFII不同,獲准QFII資格意味投資者會為外界所知,交易決策也會被追蹤。
興業銀行的盧瓦索形容中國代表“一種趨勢,並不僅僅是一個熱門話題”。
“如果你是地中海俱樂部(Club Mditerrane)的投資者,你現在知道復星(Fosun,今年2月收購了這家法國度假村集團)了,”他,“並不是每一項中國資都像阿里巴巴(Alibaba)那樣在紐約上市——投資者最終必須到香港和中國內地來。”
(來源:FT中文網 譯者/何黎)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