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日幣走弱、雙邊友好,台灣味洪瑞珍、連珍、蜷尾家攻日好時機

遠見雜誌 2023-10-16 10:20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圖:遠見雜誌)

文/陳思豪

近幾年,台日感情日益加溫,兩地從人民、飲食、文化、運動等,都有更深層的交流,加上日幣走弱的利多因素,不少「台灣味」走進日本大街小巷,不只眾所皆知的珍珠奶茶、鳳梨酥,還有不少台灣品牌也在日本站穩腳步,成功擄獲日本人的心。


一蘭拉麵、 SUKIYA、八月堂可頌,到近期的挽肉と米,每當有日本知名連鎖餐廳、品牌來台展店,總是能掀起一波熱潮,但如今出現反轉,不少台灣業者悄悄吹起反攻號角,進軍更遼闊的東洋市場。

洪瑞珍〉招牌三明治大受歡迎,研發芝麻、花生口味

坐落在新宿高田馬場的一角,斗大的三明治招牌格外吸睛,這是洪瑞珍在日本的第一家分店,自 4 月中下旬插旗東京以來,每天可售出超過 700 顆三明治,不僅招牌的滿漢三明治大受歡迎,還能在櫃上看到日本獨有的芝麻、花生口味。

洪瑞珍日本代表取締役黃哲誠回憶,團隊原先對進軍日本有些猶豫,但去年參加文化總會 TaiwanPlus 活動試水溫時大受好評,就算其中一天遭逢颱風、大雨,仍賣出 1000 多顆!他大吃一驚,決定加快時程,最終在今年 4 月 26 日,開設日本首家分店。

談到為何赴日發展?黃哲誠不諱言,在台日友好的氛圍下,日本民眾對台灣品牌的接受度相當高,只要是台灣來的產品,都能迅速吸引日本人目光。

當前另一個優勢,是日幣持續走弱,過去若要花 1000 萬日幣添購設備,可能要準備近 300 萬的新台幣,如今僅要 200 萬出頭即可,還能把剩餘的資金,做額外的運用。

(圖:遠見雜誌)
(圖: 遠見雜誌)

蜷尾家〉日賣逾千支冰淇淋,在地乳製品質量更佳

台南起家的蜷尾家冰淇淋,是較早進軍日本的台灣業者,創辦人李豫認為,日本是一塊更遼闊的市場,過去台灣人講求 CP 值,吃東西第一個關注的是價位,以冰淇淋來說,他認為台灣市場售價上限就是 100 元到 150 元新台幣,反觀日本重視「職人精神」,「只要商品夠好,有達到心目中的價值,他們就願意埋單。」這樣的氛圍,對講求高品質的業者來說相對友善。

此外,日本的食材特別是乳製品質量更佳,台灣的蛋糕、甜點、冰淇淋、珍奶,進到日本有更棒的品質跟口感。他都大方地告訴每一個人「日本的蜷尾家更好吃」,不要說口感跟味道,光是製作的當下,就會感到非常的興奮。

當然,每個企業都希望規模愈來龐大,李豫認為當前亞洲第一大城市還是東京,只要能在日本特別是東京都站穩腳步,更有利放眼歐美。

如今疫情落幕,在眾多利多條件下,相信有不少廠商對赴日躍躍欲試,黃哲誠建議,有意願的業者,或許可多參加類似台灣祭、台灣展的活動,看看日本人的接受度。

連珍〉日本不產芋頭,芋泥大福驚豔味蕾

從基隆發跡的百年老店連珍糕餅,現階段也分別在東京日本橋、高田馬場開設兩家分店,在日本打開知名度。

連珍日本代表取締役程家旭指出,日本現階段舉辦不少台灣祭活動,主辦單位會把台灣品牌統一帶到日本展出,這是很重要的一個機會,以連珍為例,他們的商品以芋泥、芋頭為主,而日本並未生產芋頭,利用這樣機會,就可以看看日本人的反應,也可以和大家現場交流,藉由這些意見來調整口味。

目前,連珍的芋泥球不但在日本熱銷,程家旭還研發不少因應當地民情的商品,如芋泥大福、芋泥泡芙,用多元手法搶得更多商機。

程家旭認為,有很多商品在日本已趨近飽和,像是珍珠奶茶,若要成功必須有「獨特性」,既然日本沒有芋頭,這剛好又是自己家族最強的項目,就是很好的契機。

到一個新的領域,能有當地人帶路,也會事半功倍。李豫就提到,蜷尾家有日本代理商,協助處理複雜的法規,若是不依靠日本人單打獨鬥,整個腳步就會慢很多拍。

(圖:遠見雜誌)
(圖: 遠見雜誌)

法規、知名度,日本展店滿滿課題

當然要在日本展店,各面向都有不小的難題,特別是遇到嚴格的日本法規,與態度嚴謹的日本人,很多地方都有「眉角」;黃哲誠坦言,洪瑞珍進到日本首要課題,就是如何提升知名度,畢竟,洪瑞珍在日本不像在台灣有人氣,因此,店面就設置很大的三明治招牌,標榜「台灣第一的三明治」,吸引日本民眾的眼球。

連珍則採取不同的策略,程家旭坦言,因為知名度不高,他們一開始採用的策略,就是與百貨公司合作,利用「快閃店」的模式曝光。

另一個困難,則是面對日本更嚴謹的法規,黃哲誠透露,原先經營團隊希望將台灣的包裝跟包材,原汁原味運到日本,但審核過程耗費許多時間,加上日本政策有意保護自己的工業,最後乾脆全數採用日本原產地商品,但製作與調醬的方式,都跟台灣完全一樣。

程家旭則點出,由於日本本身沒有產芋頭,所有生芋頭都必須由台灣進口,但過去沒有人有類似經驗,一切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特別是芋頭為農產品,檢驗過程非常嚴苛,每顆芋頭用藥比例無法一致,常出現一顆超標,導致整箱全部被銷毀的情形,「光是芋頭進到日本這件事,前後就花了超過半年的時間。」程家旭苦笑著說。

近年來,台灣人力短缺、年齡結構老化等問題,李豫不諱言日本也有類似狀況,人力的訓練和溝通,一直他們在日本最大的難題。

特別是日本年輕世代,跟老一輩想法有不小落差,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更有不少人不願意扛責任,優秀的正職人員非常難找。

品牌站穩腳步,下一步深根市場

在日本站穩腳步,各品牌的方向不一,有人希望繼續深耕日本市場,有品牌則有更大目標,期許將日本做為跳板,往歐美邁進。

李豫說自己有更大的野心,很多人問蜷尾家為何不在台北跟台中開分店?但自己就想去更遠地方闖闖,像是近期就到巴黎設快閃店,計畫進軍歐洲市場。

黃哲誠坦言,如果是一個陌生的產品,要進到日本百貨、超市設櫃,甚至找一個好的銷售點,一開始會非常困難,自己的目標是希望打進超市這塊領域,讓三明治成為普遍、日常的商品。

程家旭坦言,台灣的規模跟市場就是如此,不可能永遠只局限在一個地方,目前正積極拓展通路,希望上到更多百貨、超市,甚至便利商店的架上販賣。分店開多了,整個管理成本也會提高,能有更多通路,就可以藉由別人的力量,讓更多人知道傳統的老味道。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 10 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s://www.gvm.com.tw/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