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十年了 中國做到了什麼?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3-10-18 15:50
中國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周二(17 日)揭幕,今年也是「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
浙江理工大學「一帶一路」與非傳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儲昭根表示,在過去的十年中,「一帶一路」倡議已成為推動全球經濟發展與文明交流的重要橋梁,不僅拉動了近兆美元的投資,創造了 42 萬個工作崗位,也幫助 4,000 萬人擺脫貧困。
以下是儲昭根提出的「一帶一路」三大成就:
形塑歐亞大市場
2013 至 2022 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從 1.04 兆美元擴大到 2.07 兆美元,年均增長 8%。相關國家透過共建「一帶一路」,不斷提升基礎設施、貿易、資金、產業發展、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互聯互通,從而推動全球化進程。
2011 年 3 月,首趟中歐班列「渝新歐」自重慶始發,經過新疆開往歐洲。12 年來,中歐班列已從常態化運行步入高品質發展階段,堪稱「一帶一路」建設的大動脈。
中歐班列不僅聯通了中國與歐洲及沿線國家,還通過沿海港口海鐵聯運、西部陸海新通道、長江黃金水道等方式,聯通了韓國、日本、新加坡、泰國等中國的海上鄰國;通過波羅的海、黑海、地中海海鐵聯運及萊茵河水鐵聯運等方式,聯通了英國、北歐各國、地中海沿岸各國以及歐洲大陸腹地,基本覆蓋了亞歐大陸全境。
得益於「一帶一路」倡議,世界最大內陸國——哈薩克有了直通太平洋的「出海口」,更成為連接亞洲和歐洲的重要交通樞紐。山地和高原佔國土面積 80% 的寮國,則藉助中寮鐵路由「陸鎖國」變為「陸聯國」,將地理劣勢變為發展優勢,成為中南半島北向通連亞歐大陸的陸路交通樞紐。
緩和地緣政治緊張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擔心,「一帶一路」讓中國染指其他國家的戰略資產,如港口、鐵路等,甚至可能擴大中國的軍事存在範圍。西方國家也擔憂,「一帶一路」將傳播中國的技術標準,生成與西方規則不兼容的秩序。
上述觀點是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誤讀。首先,「一帶一路」是一個開放包容的經濟合作倡議,是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不針對任何第三方,向所有志同道合的朋友開放。
中方不搞小圈子,不設高門檻,無論對方是發達國家還是開發中國家,無論是雙邊合作還是三方、四方合作,只要認同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中方都歡迎。
其次,中方承認中美、中國與西方競爭,但這種競爭有益於第三方或第三世界國家,並讓開發中國家獲得巨大利益,改善了這些國家的基礎建設。
催生「新文明」
從「地理大發現」開始的海上文明,影響了世界四、五百年,帶來了整個西方世界的崛起。而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開啟了一個海、陸文明再平衡的進程,它能實現海洋文明和大陸文明的融合,以及陸權和海權的共生和交互支撐,有助於形成陸海新文明體系,重塑全球治理。
「一帶一路」是要建成文明之路,但它並不是擴大中國傳統「天下體系」的響應範圍,而是透過不同國家間互聯互通、不同文明間包容理解、不同治理模式間交流互鑑,以最謙卑的心態、最大的誠意、最務實的行動,包容、借鑑不同文化,汲取全人類文明的精華,開展「刀刃向內」的改革,堅決唾棄自身糟粕,從而催生出一種超強勢的「新文明」形態,實現自我質的提升,彌補中國在落實「一帶一路」倡議過程中的實力、能力、經驗等諸多不足。
這種新文明形態並不是抽象、沒有邊際、不可捉摸的文明,而是代表了一種歷史性大趨勢、大潮流——具體說來,就是透過包容、借鑑不同文明,把握時代本質,順應當今世界潮流,推動科技、產業及治理三大革命,從而塑造出嶄新的文明形態與浪潮。
- 遊學是年輕人的專利? 壯世代遊學團正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