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參與全球天文望遠鏡項目 將設計超級計算機
鉅亨網新聞中心
5月20日,浪潮與ska組織(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在京聯合舉辦了“ska科學數據處理研討會”。會議針對ska這一全球最大的天文學國際合作項目的科學計算平臺進行了深入探討,以期尋找一種更加高效能低能耗的計算架構,來應對全球最大“大數據”項目的科學數據處理挑戰。ska科學計算平臺負責人chris broekema、中國ska相關單位和負責人等參會並研討。
ska是國際上即將建造的最大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由數量多達3000個的碟形天線構成。整個陣列中大約50%的望遠鏡天線位於中央核心區的5公里半徑內,另外的25%將外延至200公里范圍,最後的25%將延伸超過3000公里,最終所有望遠鏡被等效為一個反射面積高達1平方公里的超大望遠鏡。ska建成后,將比目前最大厘米波綜合孔徑望遠鏡jvla靈敏度提高50倍,搜尋速度提高10000倍。
ska建造的目的是為了解答目前困擾科學界的眾多問題,如關於第一代天體如何形成、星系演化、宇宙磁場、引力的本質、地外生命與地外文明、暗物質和暗能量等。其中,關於宇宙起源、引力本質、暗物質的探索等,都是目前物理領域最前沿的問題,一旦有所突破,很有可能會誕生一批可獲得“諾貝爾獎”的新理論、新成果。
不過,ska的研究極度依賴於超級計算技術的支撐。據介紹,ska每秒采集的數據量計劃大於12tb,相當於2013年底中國互聯網國際出口帶寬的3.5倍,相當於谷歌每年數據量的30倍。這需要百億億次級別的超級計算機才能完成科學數據處理,相當於目前全球最快超級計算機天河2號效能的52倍。按現有的計算架構設計這樣的超級計算機不僅投資巨大,單每年的電費支出就將是一筆天文數字。
浪潮集團高效能計算總經理劉軍表示,ska超大的數據規模對現有計算技術和架構提出極大的挑戰,迫切需要更先進的計算架構來完成數據處理工作。浪潮與ska針對項目中計算量最大、最耗時的數據處理軟件gridding,已經展開了並行優化工作,並在正在進行的asc15世界大學生超級計算機競賽中設置了該應用的優化賽題,以激發全球各國超算年輕天才共同來解決這一難題。
據了解,作為ska首創國之一,中國在ska發起、工程概念提出、臺址選擇、國際合作推進及高效能天線設計等諸多方面做出了貢獻。ska涉及眾多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領域,是我國繼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后作為正式成員參加的第二個國際大科學工程。目前,浪潮是目前參與ska項目的全球唯一超算廠商,並牽頭科學數據處理的超級計算與存儲系統的設計研究工作。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