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區塊鏈

2023,鏈還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BlockBeats 律動財經 2023-10-30 11:00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律動財經圖片

鏈是不是有點太多了?

恐怕沒有人能理得清楚,如今究竟有多少條鏈。

曾幾何時,區塊鏈代替比特幣成為整個行業的代名詞,鏈化身整個加密行業的明珠,市場會如數家珍般的探討每一條鏈的異同。可是隨著技術迭代和敘事的遷移,時代變了——鏈越多,使用場景被證偽的就越多;老的鏈被證偽,新的鏈就會以「更高、更快、更強」的姿態補上。天知道現在一共有多少條鏈?


在德國劍術大師米夏爾·亨特撰寫的關於冷兵器的《刺劍 100 招》中,亨特的最後一招是建議他的領主在決鬥中選擇熱武器火槍當副手。

不僅沒有人能數得清有多少鏈。更重要的是,如今大額融資的 Layer 1 和 Layer 2 在市場先生看來都不再性感。面對同質化使用的體驗,似乎只有空投獵人和自動化程序在堅持。通過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如今已經有不止一條鏈的 TVL 價值抵不過項目的融資額了,公鏈本身代幣市值能超過鏈上資產價值的所剩無幾。似乎曾經憧憬中將運行整個「世界」的公鏈,到頭來只服務了鏈自己。

在近幾年的金融行業,似乎敘事總可以充當第一生產力。每個人都是聽故事長大的,只不過加密的故事變成了敘事,內容從小時候喜歡的小紅帽與大灰狼變成了成年人追尋的範式轉移和「To da moon」。

每一個「天王級」項目或者熱門賽道,都包裹着一個故事。最好還是能反覆進化和迭代的故事。這樣故事加工出來的敘事,是事件驅動投資者的最愛——有故事就有預期,有預期就可以換更高的估值。作為強周期性行業,潮水之後的敘事總被發現在裸泳,且越強有力的敘事受到的負反饋越強。

敘事雖好,可不要貪杯。對於從各種敘事衍生出的項目來說,時機是關鍵。類似公鏈這種曾經最吸引人的敘事被拍在岸邊上的事情比比皆是。從加密行業的歷史規律來看,這種是必然。技術進步衍生出新的賽道,藍海終變紅海。

Bitcoin 時代,調整參數和算法造就了 Litecoin 和 Dogecoin。Polkadot、Cardano、Zilliqa、Qtum、ICON 和 Aeternity 等——某地區以太坊以太坊殺手敘事成就了太多如今看來的「殭屍鏈」,甚至就連 IOTA 都能引發出曾經火爆一時的 DAG(有向無環圖)概念。

更為大眾熟知的是 DeFi Summer 和 EVM 鏈盛況,從 DEX 到收益聚合器機槍池再到去中心化的合約與期權平台,最後將以太坊的協議照搬到其他 EVM 兼容鏈之上。各條 EVM 鏈上的拙劣模仿者如今還活躍在市場中的,很可能不足一成。

就以 DEX Clipper 為例,Clipper 以服務散戶,可以優化低於一萬美元以下交易為宣傳口號,2021 年從 Polychain、0x Labs、1inch、DeFi Alliance 等機構融資 2000 萬,但今年代幣上線後,即使是全流通市值也僅為 900 萬美元。如果項目選擇在 2021 年上線代幣,即使 DEX 數據沒有太多變化,相信情況也會好很多,這就是時機的重要性。

鏈也如此,時機不對,事倍功半。如今市場的情況,就如同 1confirmation 的 Richard Chen 說的,雖然很多媒體報導加密 VC 資金枯竭,但實際上不斷有新的融資在進行中。只不過投資者早已經沒有興趣援助那些沒有 PMF,在牛市里籌集資金並花光了的項目。

如果回到最初的那個問題,究竟有多少條鏈?

以下的數據僅可以作為一部分參考:提供 RPC 相關服務的網站 ChianList 收錄了超過 550 個 EVM 兼容的主網,數據網站 DefiLlama 收錄了 221 條鏈,其中 132 條為 EVM 兼容鏈,L2BEAT 上收錄了 48 個 L2(其中包括 15 個即將上線的項目)。

在 LobsterDAO 就這個問題與開發者交流的時候,一位社區成員表示,「除了 ChainList 收錄的鏈之外,我估計還有另外 500 個私有的、非公開的鏈正在運作。」

結合如今的市場情況,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傳統模式下,鏈可能不再是門好生意了。

祛魅公鏈,一鍵發鏈時代來臨

面對仍在湧入的巨額估值公鏈,用戶急需將塵封已久的觀念打破。在大多數人的認知里,運行一條鏈需要大量的技術、金錢和時間。但藉由 RaaS(Rollup as a Service),將已有的技術進行整合與封裝,鏈不再是普通人觸不可及的加密明珠,更像是舊時王謝堂之燕。

筆者與曾經使用 Raas 服務平台 Altlayer 構建一條 L2 的 DF Archon 團隊進行了交流。在交流中,團隊也表達了 RaaS 易於搭建 L2 的認可,並表示此前在各種 EVM 網路上成熟的代碼可以直接部署到鏈上,十分方便。

DF Archon 團隊此前開啟過全鏈遊戲 dark forest 的社區輪測試,與官方版本建立在側鏈 xDai(現 Gnosis)之上不同,社區輪使用的是來自 Altlayer 支持下的 L2 測試網。在與筆者的交流中,團隊成員表示,構建一個 L2 測試網的難度較低,同時也得到了 Altlayer 提供的免費服務。如果是為了盈利,那麼甚至新鏈的原生代幣都可以進行定價。

DF Archon 舉辦的 DF ARES v0.1 Round 1 比賽,據介紹活動得到了 AltLayer、Weirdo Ghost Gang、01a1、briq 和 TownStory Galaxy 等項目的支持

不僅是 Altlayer,如今市場中已經有大量的上手即用的 RaaS 服務。筆者還使用了另一款 RaaS 產品 Conduit,該 RaaS 服務平台此前幫助了 Zora 發布了基於 OP Stack 的測試網和主網。經過測試,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搭建一個 OP 的 L2 測試鏈只需要點擊一下鼠標。

需要一定的部署時間

在搭建的 L2 測試網上轉賬

據官方文檔的介紹,除了部署之外,用戶還將獲得日誌、監控、Blockscout 瀏覽器以及 samczsun 的交易追蹤器。隨著 Conduit 的升級,用戶還將自動獲得新組件的訪問權限。與 Altlayer 不同的是,Conduit 暫時不支持使用自身的原生代幣支付 Gas 費,據他們的解釋,「因為這些原生代幣 Gas 費最終還是會因為 DA 將原生代幣轉移為 ETH」。不過這種細節性的問題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商業模式的迭代,一切皆有可能。

總之,如果你願意,你完全可以構建一個鏈上五子棋遊戲在自己的測試網上,做到落子無悔。或者部署類似 Uniswap、dark forest 等任何潛在的用例進行測試,還可以體驗一下主宰「機房鏈」的快感——將這條鏈暫停。

除了近期大火的 OP RaaS,專注研究 L2 的 L2BEAT 近期也發布了一篇指導用戶部署主權 Rollup 鏈的文章,題為 Build Your Own Rollup。

BYOR,與加密圈的常用語 DYOR,Do Your Own Reserach 相呼應。

BYOR 的代碼庫由三個程序組成:智能合約、節點和錢包。使用到了以下的技術堆棧:

節點:Node.js, TypeScript, tRPC, Postgres, viem, drizzle-orm

錢包:TypeScript, tRPC, Next.js, WalletConnect

BYOR 可以實現費用排序、將狀態發布到 L1 並從 L1 獲取狀態、丟棄無效的交易、查看帳戶餘額、發送交易和查看交易狀態等功能。

不止如此,Arbitrum 致力於專用鏈的 Orbit 網路也即將上線。而公認的加密圈最具 BD(Business Development)能力的 Polygon 團隊,已經拉來了此前基於 Cosmos 的 Canto 和輾轉 Polkadot 和 OP 的 Manta。

總的來說,加密行業的技術發展已經從「一鍵發幣」升級迭代到「一鍵發鏈」。

鏈還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千人千鏈」的事實讓鏈在普羅大眾中被祛魅,而所謂的頂級公鏈市場反響平平,甚至頗有些「見光死」的味道。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看到了市場的殘酷一面:傳統且無趣的巨頭要麼迭代要麼被替代。按耐不住煩躁情緒且喜新厭舊的市場先生已經在開始尋找類似 Socialfi、RWA 和 Telegram Bot 等下一個敘事了。

可即使鏈已經如此內卷的當下,還有鏈在持續發展。只不過巨額融資和明星團隊——發幣——撒幣的傳統模式可能玩不轉了。

在介紹新的可能性之前,先引用一組極易被忽視的數據:據 DeFiLlama,Tron(即波場)的日活躍用戶數超 150 萬,每日收入超過 100 萬美元。相比之下,以太坊的日收入也僅為 200 余萬美元,而以太坊的收入要分配給範圍極廣的利益群體。從 TVL、活躍用戶數和穩定幣發行量等諸多指標來看,Tron 早已經是僅次於以太坊的公鏈。年收入接近 4 億美元的 Tron,可能是行業內最低調且穩定的「印鈔機」。

數據來源:Tronscan

雖然除了孫宇晨的營銷事件之外,用戶在 dApp 日常交互中都很少見到 Tron 的身影,不過 Tron 卻是實打實的現金奶牛——主要靠穩定幣轉賬的手續服務費就賺的盆滿缽滿。

Tron 也並不是從一開始就選擇這條路的,最早的 Tron 定位的是數字內容娛樂,是靠着持續迭代才演變到如今的樣子。Tron 取得的成就也得益於其是最早注意到鏈上穩定幣的公鏈,並在早期推出免轉賬手續費和與各大中心化交易平台的合作,並逐步發展到越來越多的下沉市場。如果說 Tether 靠着發行 USDT 構建起了一個穩定幣帝國,那麼 Tron 就是這個帝國中最繁忙也是收益最高的承運商。

就像是一場輪迴,如今的 L2 們也進入到了類似的階段——中心化排序器讓運行一條鏈變得更有利可圖。

來源鏈接

上圖提及的手續費收入,主要來源是交易差價:在 L2 上獲得的手續費收入,減去 L2 將其鏈上的交易打包成組,將證明傳輸到以太坊主網的費用。

前 xDAI 團隊(現已被 Gnosis 收購),現 Blockscout 和 zkBob 的開發者 Igоr Barinov 就曾表示,與來自手續費盈餘和潛在治理代幣的利潤相比較,運行排序器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計。

在不考慮中心化指責的情況下(有人認為如今的 L2 有些類似更古早的聯盟鏈概念;去中心化排序器勢在必行),如今的 L2 為鏈這個加密行業基礎提出了新的商業模型,並解決了加密行業一些根深蒂固的問題。

真實的現金流和「無幣」區塊鏈

不知道你是否還記得,8 月 25 日 Base 和 Optimism 聯合宣布的收入治理共享協議,協議的主要內容為:Base 將向 Optimism Collective 支付其收入的 2.5% 或利潤的 15%,以較高者為準。作為回報,Base 將獲得最多約 1.18 億個 OP 代幣。

根據用戶 @0xjaypeg 的推測和敘述,L2 項目方發行代幣當然可以捕獲市場現有的流動性來創造價值——賺錢,不過對於 Base 和背後的 Coinbase 來說,發行代幣存在監管和法律問題。通過用 OP 代幣交換未來收入,可以作為直接發行 Base 代幣的代理。根據彼時 Base 鏈的數據測算,Optimism 實際上是以 0.25 至 0.3 美元的價格向 Base 出售了 OP 代幣。

對於 Base 來說,通過鏈的收入鎖定了超額「收益」,同時避免了法律風險。而對於 Optimism 來說,看好並押注未來 Base 的發展前景,以及釋放 OP 代幣流動性,並通過 Coinbase 向潛在客戶做了一波 Op Stack 的廣告,似乎也是一樁好生意。

隨著越來越多類似 Uniswap 的項目選擇以收取服務費的方式增加持續性收入,穩定的現金流越來越成為項目關注的重點。而鏈(L2)的商業模式,無疑是加密行業里最適應和符合持續性現金流的領域——有人用就有錢賺。

上一輪周期中風靡的萬金油用例,治理代幣在法律監管和資金匱乏情況下逐漸喪失治理功能的大背景下。如果有些項目有法律層面的顧慮,或者受困於加密行業究極難題之一的代幣用例和代幣經濟模型問題,選擇弱化甚至迴避發幣問題。那麼類似 Base 與 Op 這種置換類的形式或許是可以探索的一條路徑。當然,這就要求協議要有足夠的真實用戶和實際收益。

優化合作,專注自身發展

將鏈和應用的重心加以區分或許是好方法。如果轉變思路,應用專注於構建堅實有用的產品,公鏈將用代幣激勵轉變為對每個協議實際表現的激勵,效果不僅可能會更好,而且公鏈實際收入的分配也遠比有限的代幣更為透明和持久,甚至可以達到鏈與應用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效果。

如果某條鏈宣布對其鏈上應用,按照創造的手續費給予每個協議一定比例的返還/庫藏股,那或許將開啟一輪新的鏈間軍備競賽。協議層面的收益再分配升級到公鏈層面,相信不論是今年流行的 Rollbit、Unibot 和 friend.tech,還是 Opensea、Uniswap 等用戶需要高頻交互的協議,都會對此頗有興趣。

而如果更極端一些,假設應用直接搭建在自有的鏈上,那麼可以用其合約消耗的 Gas 對其收入進行測算。本文以 L2 鏈為以太坊主網 Gas 費 1/50 為例簡單測算,從 5 月 8 日至 10 月 22 日,Uniswap 5 個半月內消耗了 6400 余萬美元的 Gas 費,摺合成 L2 的收入約為 130 萬美金,每月收入超 20 萬美元。雖然拋開流動性談論這種交互量極為不妥,但這確實可以告訴開發者:如果再構建加密項目,可以嘗試專注於產品設計。即使只賺取用戶使用協議的錢,也可以活得很好。

不僅是收入分配有新的玩法,鏈和應用的分工也可以優化。在構建自己的鏈已經成為風潮的當下,不論是專注於 onchain game 的 Argus 和鏈游公會 Merit Circle,還是專注 NFT 的 Zora,專注衍生品的 dYdX 和 Aevo 都已經或計劃推出自己的鏈,其中很多項目都不是從零開始搭建自己的鏈,而是選擇通過合作或借鑑的方式展開。

來源:How to scale app rollups

類似此前中心化平台流行的白標公司。對於專業的公鏈團隊來說,為有具體用例需求的協議搭建起一個去中心化網路,賺取一定的服務費和項目發展中的抽成不失為一個好方法。公鏈團隊從基金會營運和營銷等繁雜事務的困擾中解脫出來,專注於鏈本身的技術迭代,為用戶提供優質的使用體驗,為開發者提供良好的開發環境。

寫在最後

「每個項目都有他的時代,也都有時代的門檻,過去了都是門,沒過去就是檻。時代拋棄你的時候,不會跟你打招呼,你連他的腳後跟都跟不上」,傳統公鏈大行其道的時代大門可能正在緩緩關閉。

敘事和 Mass Adoption 的未來在哪裡尚不可知,但鏈肯定不再是「稀罕玩意兒」。而當我們從鏈上交易使用量、收入、用戶數據和資產數據而不是幣價、去中心化程度、技術和正統性來看待公鏈的時候,重心會有很大的轉移:鏈更偏向於產品,數據反映市場對產品的迎合程度,鏈也要根據數據調整其定位。

回顧歷史,「產品是演化出來,不是規劃出來的」這一事實即使是以太坊也不得不承認,執着於絕對的去中心化既不存在也不現實。排序器中心化,鏈上數據公開透明的「Web 2.5」,為何不能是推動行業生態發展和 Mass Adoption 落地的新路徑?

原文連結

暢行幣圈交易全攻略,專家駐群實戰交流

▌立即加入鉅亨買幣實戰交流 LINE 社群(點此入群
不管是新手發問,還是老手交流,只要你想參與虛擬貨幣現貨交易、合約跟單、合約網格、量化交易、理財產品的投資,都歡迎入群討論學習!

前往鉅亨買幣找交易所優惠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