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年薪六百萬卻存不了錢?30歲前學會理財規劃

理財周刊 2023-11-17 09:47


文 ‧ 林怡妏


一般人出社會後大概分成兩個階段,三十歲之前與三十歲之後。在職涯上,三十歲之前的努力與積累,通常會在三十歲之後看到階段性的成果。

每個人的「三十而立」不盡相同,有些人成家立業,有些人存到一桶金,不論是什麼,當來到這個人生重要的轉捩點,都必須更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必須具備獨立思考、為自己負責的能力,生活上如此,財務上也是如此,而這一切的基礎往往來自於二十幾歲時的累積。

理財顧問廖義榮表示,許多二十幾歲的年輕人缺乏財商,財務沒有明確規劃,容易隨波逐流,更無風險意識,恍恍惚惚來到三十歲才發現自己幾乎沒有存款。

投資千萬房產卻繳不出貸款?

廖義榮分享自身經驗,年輕時他曾經在宏碁電腦擔任外銷業務,後來輾轉與朋友一同創業成立電腦貿易公司,主要外銷蘇聯。沒想到,1991 年蘇聯解體,公司也跟著解散,當時廖義榮投資的千萬房產因繳不出房貸,慘賠出售,「那棟房子一千五百萬,買了才發現超出我的負擔能力,最後以賠了五百萬賣出,這個錯誤的決定,我用十年的時間才彌補過來。」

慘痛的教訓讓廖義榮開始正視自己的財務規劃,成為財務顧問後他發現,許多年輕人跟當年的他有一樣的「症頭」,那就是容易對未來有過於美好的想像,甚少防患未然。

「前陣子有一對論及婚嫁的情侶來找我做財務諮詢,他們要買一棟兩千萬的房子,準備貸款三十年,前三年都在繳利息,一個月大概三萬元,第四年開始還本金,一個月七萬元,」廖義榮看了兩人的收入、存款與支出,發現兩人的存款付完頭期款後所剩不多,房貸更超出兩人每月支出的 50%,現金流嚴重不足。

廖義榮表示這對情侶犯了兩個錯誤,第一,在計算房貸支出時忘了把房貸利率的波動列入考量。「這對情侶告訴我他們房貸利率只抓 1.9%,完全沒有考量到未來的波動,而且現在多數銀行貸款利率都已經超過 2% 了,這樣一來可能錯估情勢,低估未來必須投入的資金。」

第二,他們輕忽了職場上的風險,以為收入會一直維持不變。「萬一遇上中年失業怎麼辦?會不會繳不出貸款?這些都要考量進去。」

廖義榮提醒,房子是不動產,流動性低,購買之前一定要審慎評估、全面地檢視自己的財務水平,將所有的風險都納入考量,切忌把僅有的資金全部投入,應該留下 20% 的收入或存款來做長期性的投資或作為緊急預備金,為就業風險與退休生活做好準備。

年薪六百萬卻零存款的月光族

除了年輕族群,廖義榮也碰過許多高收入的菁英份子,明明薪水很高,卻存不了錢。「曾經有一個在珠寶業工作的女生來找我諮詢,她的年薪高達六百萬,但年過三十仍是零存款。」

廖義榮分析她的理財與消費習慣後發現,她每個月的經常性支出動輒四、五十萬,其中名牌衣包等奢侈品以及美妝保養的消費佔比高得驚人。

他發現,許多高薪族存不了錢主要是因為沒有金錢的壓力,所以不太會精打細算,賺多少就花多少,因為沒有設想未來可能的風險,所以沒有儲蓄、理財的觀念。

廖義榮表示,其實不論是月薪三萬的小資族或是收入優渥的高薪族,只要疏於規劃,都可能淪為「月光族」。他進一步點出月光族的消費通病,「這類人一般都不會設定消費目標,分不清楚『想要』和『需要』,容易產生高支出的行為,每個月的收入全部拿來吃、喝、玩、樂。」

他建議,不論小資族還是高薪族都應該「先存錢,再消費」,也就是先設定存錢目標,再針對大筆開銷設定年度預算。例如每年設定存下一五○萬,另外再針對旅行、奢侈品消費等編列年度預算,利用每個月多餘的存款,累積成一筆可動用的資金。

至於如何具體落實儲蓄計畫,廖義榮建議年輕族群可善用「5122 法則」,將每個月的薪資分成四筆,分別是日常生活開銷 (包含貸款)50%、年度支出費用 (保費、稅金)10%、儲蓄投資 20%、生活品質與自我投資 (旅遊與學習)20%,並運用記帳 App 與數位帳戶來幫助自己達成目標。

他呼籲,「試想,如果你每年存下 25% 的年薪,二十年過後你可以累積多少的流動淨資產?以這位年收六百萬的女生為例,是三千萬,但如果你沒有從現在開始建立儲蓄習慣就什麼也沒有。」

衝動投資、隨波逐流

疏於規劃也可能導致隨波逐流、衝動投資。廖義榮強調,不管是儲蓄還是投資都應該要有明確的目標與整體的規劃,以投資來說,投資人是追求穩定收益還是資產增值,應根據不同的目的去進行投資配置、挑選標的。

然而,許多年輕族群沒有固定投資的習慣,偶爾看到新聞報導,便貿然進場買一些股票或基金,買了之後也沒有定期追蹤收益與績效,這類隨波逐流、盲目型的投資,通常投資效益都不太好。

他分享,「之前有一對夫妻來找我做諮詢,他們花一百萬投資了一檔基金,買進之後就沒有持續追蹤,到他們來找我的時候,只剩下十七萬。」廖義榮認為這便是疏於規劃、衝動投資所致,「投資的邏輯應該是先有具體的目標與時間,例如兩年後創業、五年後小孩開始上學,因此需要準備多少錢,接著再設定期待的投資報酬,並選擇可達到此目標的投資標的。」

他建議年輕族群在做投資計畫時,以成長型股票為主、價值型股票為輔,「對年輕小資族來說,應該先追求資產增值,因為在本金不多的狀況下,投入配息型標的所得報酬也不多。」

廖義榮建議年輕族群在儲蓄之餘也應該投資自己、精進本業,透過薪資成長帶動儲蓄成長,當面臨人生轉折點或重大決策時,才有選擇的機會。

來源:《理財周刊》1212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理財周刊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