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技術與資訊〉《奔未來:深耕50 領跑世界》 揭十大跨領域趨勢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2024-01-07 09:00
撰文/陳怡如
工研院舉辦「眺望 2024 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眺望 2024 各產業發展大勢及全球布局策略,並發表年度專刊《奔未來:深耕 50 領跑世界》,讓各界更加掌握未來的產業發展契機。
面對全球供應鏈重組、淨零排放等挑戰,臺灣作為出口導向型的經濟體,各產業尤須快速演化、轉型升級以為因應。工研院日前發表 2023 IEK Topics《奔未來:深耕 50 領跑世界》永續 50 紀念專刊,揭示臺灣未來十大跨領域趨勢,協助企業掌握先機,打造韌性體質新肌力。
工研院日前舉辦「眺望 2024 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剖析 2024 各產業大勢及全球布局。時值工研院成立 50 周年,研討會現場也發表《奔未來:深耕 50 領跑世界》年度專刊,揭曉工研院在 2035 跨領域趨勢研究的最新成果,提供各界掌握 2035 產業發展方向,作為鏈結國際的關鍵知識工具。
工研院資深副總暨協理蘇孟宗表示,近幾年,面對生成式 AI 人工智慧、5G、量子運算等科技創新,以及臺灣社會與全球環境的變遷,臺灣應立基在 ICT 技術整合與升級,加速企業進行數位與永續雙轉型;並以多元的科技、人文和創新的應用與服務,發揮「智慧臺灣價值」,順勢強化在全球堅韌產業生態鏈中,不可或缺的關鍵伙伴地位。
12 國際科研機構 揭 2035 十大跨域趨勢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所長林昭憲揭示臺灣 2035 年十大跨域趨勢為:數位賦權、網宇世界、移動革命、成功老化、健康進化、脫碳能源、低碳生活、資源循環、敏捷治理、韌性城鄉。「根據這十大趨勢,我們歸納了 2035 的願景是:處處是智慧,強韌應萬變,人人均健康,永續可實現。」
這十大趨勢也呼應工研院提出的「2035 技術策略與藍圖」當中,「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韌性社會」等四大應用領域。未來 AI 將深入滲透生活各層面,若妥善運用,將提升食衣住行育樂等各種生活機能,協助預防災害及應變危機;預期人類會更長壽,科技也將使健康狀態與生活品質保持在良好水準,同時遏止環境劣化與資源耗竭。
值得一提的是,《奔未來:深耕 50 領跑世界》專刊首度邀請 12 家重量級國際科研機構共筆,歐洲的機構包括:芬蘭科技研究院(VTT)、英國國家高齡創新研究中心(NICA)、英國數位產業加速器(Digital Catapult)、法國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員會(CEA)、德國 Fraunhofer、德國太空中心(DLR);日本則邀請到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AIST)、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NCGG)、三菱電機、國立環境研究所(NIES);美洲的機構美國柏克萊大學、加拿大國家研究委員會(NRC),期集結國際產業專家之力,洞察最新全球趨勢發展及研究成果,並由工研院提出相應的臺灣觀點互為參照,從國際趨勢照見臺灣發展路徑,協助企業躍進未來。
日本財團法人國際經濟交流財團(JEF)會長兼執行長豐田正和,也在研討會首日應邀出席。豐田正和長期主持日本能源經濟研究所(IEEJ),並服務於日本經濟產業省,擁有豐富能源政策相關經驗。他指出,未來日本會很仰賴氫能,不僅潔淨,還能用在發電、運輸、工業上,可說是未來因應碳中和的重要工具。但現行氫能最大的挑戰就是成本,價格大概是傳統石化能源的 3 到 5 倍,該如何降低成本,國際合作很重要。
專家分享未來 10 年四大領域重要變革
於《奔未來:深耕 50 領跑世界》中提出精闢見解的領域專家與企業領袖,則於當天的趨勢座談,分享未來 10 年各領域的重要變革。智慧生活領域,積極投入 AR、VR、XR 技術的佐臻公司董事長梁文隆表示,AR、VR 將是手機之後的重要載具,當沉浸式網路來臨時,臺灣也要從代工角色轉型成提供設計應用服務,才能把握商機。
健康樂活領域,專精基因分析和診斷的奎克生技董事長李鍾熙提出,近期因疫情,生醫製造轉向在地化,衍生 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商機;長期則看好基因科技,將可帶來精準醫療和個人化醫療的高度發展。
永續環境領域下的智慧製造方面,泓格科技副總經理鄭樹發指出,智慧物聯網(AIoT)的應用從今年才要開始,未來成長將不可限量,過去機聯網講求的是效率,現在節能也成為關鍵課題。
韌性社會領域,公共工程專家-黎明工程總經理黃貞凱認為,韌性社會與公共工程息息相關,未來 10 年公共工程如何因應氣候變遷將是最大挑戰,建議及早因應。
轉載自《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第 380 期 2023 年 12 月號,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白宮變天!美股前景佳 惟須留意三大隱憂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