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姜魯鳴:軍民融合戰略對國家安全發展至關重要

鉅亨網新聞中心


和訊基金訊息 第七屆富國基金(博客,微博)論壇於近日成功在上海召開。國防大學教授姜魯鳴少將在論壇中表示,實際上國防的發展,是一個國家、民族必須要處理好的關係。國防就像空氣,平時你看不到它的存在,但是一旦沒有了空氣,我們生命將會窒息,所以這個角度上來說,軍民融合戰略對於我們國家的安全發展意義至關重要。

以下為姜魯鳴發言實錄:


姜魯鳴:各位嘉賓,大家下午好。非常高興能有這樣的機會跟大家進行交流,大家前面數字、圖標看了一會,我站在理性的角度跟大家交流,下面我換一個方式,從國家安全發展和戰略全域的角度,談一下軍民融合戰略與國防軍工發展的一點思考。我覺得現在我們在這個問題上,要有一個視角,實際上國防的發展,是一個國家、民族必須要處理好的關係。國防就像空氣,平時你看不到它的存在,但是一旦沒有了空氣,我們生命將會窒息,所以這個角度上來說,軍民融合戰略對於我們國家的安全發展意義至關重要。

我今天給大家匯報主要兩點,一個是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的緣由,這個問題的理解和認識,直接關係到軍民融合的長期性,是不是我們國家現在主要領導人的一種偏好呢?不是的,因為歷史上只要有了國際,有了軍隊,就有了軍民結合。從歷史上最早的時候我們可以看,那時候軍馬都是散養於民戶,那時候屯田一直從唐朝到清朝,一直都有。今天講軍民融合為什么上升到國家戰略呢?這里面從共性和個性兩個方面思考的。從共性角度講,軍民融合就是國防與經濟兩大系統之間建立一個開放系統,通過軍民兩大系統資源的互通互用和互動,實現兩大系統協調發展和富國強軍統一。

共性原因一共有三個,第一個戰爭形態的變化,資訊化戰爭要求形成軍民融合的體系對抗能力。就拿武器裝備生產它所需要的資產,如果劃分得粗一點,一戰的時候是幾十種,到了二站上升到160多種,到了海灣戰爭時期上升到一千多種。今天需要的資源涉及到國民經濟的各種要素。所以歷史發展到今天,人類創造財富的過程當中,和人類護衛自身安全的需要兩種融合在一起。要簡單概括它特點的話,就是小行動大保障。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求融合了。現代戰爭如果僅僅狹義的理解為兩大軍事體系之間的交流那就不夠了,實際上它是國家整體實力為基礎的大體系的對抗。

第二方面它是技術形態要求,也就是歷史發展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時候,這次新的科技革命它組顯著的一個特征,標志著軍民通用技術時代的到來。然后我們看在當今世界最發達的國家,美國它國防部和商務部開發出來的技術,關鍵技術重疊率80%。我們再看這個資訊化建設也是如此,無論是它網絡資訊層還是它的計算機服務層還有應用層,它們之間如果進行安全墻的隔離,這個設計得非常好的話。當今發達國家軍隊資訊化建設技術的80%-90%來源於社會資訊化系統。

第三個共性原因是國防預算趨緊。國際金融危機之后資源約束條件變化,迫切要求打破軍民分割,把軍和民納入一個大系統實現全社會資源的優化設定。未來十年美國的國防預算會回到911之前的水平,大致要消減一半,這種情況下迫切的要求打軍民分割,把軍和民納入一個大系統實現全社會資源的優化設定。我們國家除了上述這三個原因之外,個性化的原因一個維護現代國防安全,必須要走軍民融合發展。

何以見得?大家知道現在的安全是極為復雜的,既有傳統的國土領海領空的傳統邊疆安全,也有我們凌空和太空的高邊疆安全還有深藍色海洋的遠邊疆安全,以及新興的電子網絡當中的安全問題。這些安全交織在一起,呈現非常復雜的態勢。美國的衛星一千多顆,其中一半是針對我們的。而且你們想美國在我們周邊搞了那么多的偵查電子艦船和飛機,也有這么多的衛星針對我們進行監視,他究竟要干什么呢?大家可以看一下,這個是美國衛星拍攝我們的潛艇基地的照片,導彈基地的照片,這個是美國前參聯會副主席歐文斯上將跟我們說的話,我們可以了解一個國家所發生的一切,如果那里的莊稼運兵車正在集結,我們可以看到每一個戰車,分辨它是t80坦克還是一輛5噸的卡車,我們能看到這個國家的輸電網或其他各種各樣的系動。我們可以僅以30秒鐘的延遲在各種氣象條件下透過云層在10厘米誤差以內非常精確的看到所有這一切。美國通過大的運營系統,對整個世界進行ct掃描。從而形成作戰和訓練一體化的控制系統。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捍衛我們的國防安全,只有走軍民深度融合的一條路。無論是你的天基力量還是海基力量,還是陸基力量,這些力量的提高都離不開軍民融合。如果不把國防和經濟建設深深的融入一個大體系之中,我們無法捍衛自身的安全。

如果不能實現深度融合,意味著一旦發生戰爭,我們只能以國家部分實力為支撐的小國防,來對抗以國家整體實力為支撐的西方大國軍事體系,后果不堪設想。我國實施這個戰略,並且把它上升為國家戰略的特殊需求之二,就是統籌經濟和國防建設。這個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崛起過程當中特別難處理的問題。這個問題很難掌控,特別容易失衡,這個在歷史上像西班牙、法國、德國、日本、蘇聯,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今天我們民族正在崛起的關鍵時刻,怎么樣處理這個關係,確實是一門大學問。今天從資源設定上來看,前面我分析得很多了,基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於2013年gdp的預測,15年后,經濟增長率在4%-6%之間。長期來看,軍費增長率與gdp的增長率大致保持一致的鐵率。那時候我們國防投入增長率將很快要告別兩位數的增長時代。那時候可能就是5%、6%,怎么用好呢?一方面國防建設任務這么繁重,另外一方面國家發展任務這么繁重,只有深度融合。

所以第一個問題的結論就是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是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戰爭形態資訊化、經濟形態市場化、技術形態軍民通用化歷史條件下做出的重大決策,也是十八大后繼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帶一路戰略之后中央部署的又一國家戰略。真正帶有全域性的國家戰略就是這三個。

它的含義是什么呢?習主席做了一個基本的勾勒,從歷史方面上上看,他講我國軍民融合發展剛剛進入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過渡階段。這就是軍民融合的此岸,我們要實現的目標在什么地方呢?他講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率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格局。全要素就是指科技、工業、技術、人才、資訊、資金、管理等全要素的這種,包括資本。多領域,除了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軍隊保障和人才培養這三大領域之外,還有應戰應急的相容問題。還有一個網絡等等的深度融合問題。還有中央提出來的在經濟版面上要軍事和經濟相容發展,那么高效應,它並不是一般的投入較少收益較高,而是指兩個最大化,如果說用一個稍微學術性的語言的話,實際上就是指國防建設中的經濟效應最大化,以及經濟建設中的國防效應最大化,這個就是高效應的含義。如何從現在的此岸走向我們深度融合的彼岸呢?中央給出的是四大強大,強化大局意識強化改革創新,強化戰略規劃,強化法制保障。以上我認為軍民融合將是長期伴隨我們的國家戰略,這個是第一點認識。

第二點認識,軍民融合戰略視角下的國防軍工若干發展趨勢。可能很多,我這里想了這么五條,如果把這五條給它拎起來,局勢一,以軍民融合方式推進顛覆性技術創新的世界大勢,將強化我國國防科技工業高新技術領域的發展。因為當今世界,這個顛覆性技術,能改變時代發展趨向,這樣的一種創新趨勢,現在是競爭得非常激烈。我把它概括為六個方面,一個就是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網絡電磁空間革命,對於軍隊治理、獲取戰場情報與決策優勢意義重大。2月20號美國國防部說他們正在推進四個大項目,比如源自級全球定位系統等。

重點方向之二,3d列印,可使軍隊利用可用材料就近列印特定裝備和部件,將根本改變國防工業模式,而未來3d生物列印則將改變未來戰場士兵救治的模式。重點方向之三,納米技術領域將創造出源自級和分子級的小納米機器,從而推動材料科學、醫學和戰爭領域的進展。重點方向之四是合成生物學和基因組學的進展將部分改變人體機能,例如提高人的智商或夜視。顛覆性技術發展重點方向之五,無人機、機械人等自主半自主機器的加入。重點方向之六,定向能武器包括毫米波、大功率微博、電磁脈沖特別是激光武器等,將替代增強現有傳統武器。以上這些顛覆性技術創新,它是如何完成和實施的呢?主要通過cmi,就是軍民一體化或者是軍民融合的方式來推進,這里我們羅列了普遍的四種戰略推進方式。比如第一條很早就設立了大法,國防先進技術研發局,這個局主要投向整個社會,包括大學、研究院所,乃至民間,你想它的英特網技術,隱身技術,還有對於我們今天國家安全形成很大威脅的全球鷹無人機,x37b等都是通過大發展機制。它投入一些種子錢,然后慢慢培育成。所以他們用這種方式,他們現在還在不斷的強化,有一個大發展還不夠。俄羅斯也成立了類似的機構,還有印度也在謀劃這件事。所以這個問題對於我們非常有挑戰性。恰恰在這些問題上,美國把一些顛覆性技術,也列為十大顛覆性技術,來迷惑中國、俄羅斯這些他視為戰略對手的國家。另外一方面真正的核心的方面,它是只做不說,或者是多做少說。因為他有一個基本的評估,他認為我們的國防科技工業研發能力,反映在大型的武器平臺上,和美國是差一代到一代半,也就是15到20年,如果他們在這個顛覆性技術創新能保持這種優勢,那么他就可以實現下代目標,就是在主要的作戰平臺上,他們和俄羅斯,以及和他們的歐盟的那一些盟國保持一代的差距,和中國,他們定的目標是要恒定的拉開一代半,和其他國家要拉開兩代。由此我們想到這場特殊的競爭,實際上是對於未來二十年三十年國防安全主導權的爭奪,背后是現代國防安全的理念與理念的交鋒,體制與體制的競賽,比拼的是看誰的制度更具有適應性。

所以以軍民融合推進顛覆性技術創新世界(600628,股吧)局勢將對我國國防科技發展的領域產生深刻的影響。目前我們國家高度重視軍民融合戰略與創新驅動戰略的內在關聯和有機銜接,在即將出臺和已出臺的系列規劃中對中國國防科技工業發展做出了全面部署。這里面既要強化我們的核工業、船舶、航空、航天、電子這樣高新技術密集的行業,同時還要開拓新的行業。

趨勢二軍轉民將轉型升級,在實現軍工經濟民用效應產業化和規模化,釋放國防科技儲能的實踐中確立新的增長點。因為國防科技工業有兩大人物,主要任務為本國軍隊提供先進的武器裝備,輔助任務是拉動牽引本國的經濟。現實來看,我們的軍工產業,除了船舶之外,其他的領域無論你怎么樣能夠做出重大貢獻,在經濟上都沒有多大的貢獻。而且現在像發達國家,像美國也好,還有其他的一些歐洲的一些發達國家,他們的國防科技工業的產值大致上占他們整個的gdp總盤子的4%左右。而我們呢?1個百分點多一點吧。大概無論從總資產,總資產數量還稍微好一點,總收入可能更不樂觀了。

另外一個方面,拉動國家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我覺得在這方面,我們的空間更大,因為美國等發達國家重視創新能力與軍民一體化能力,是他們持續塑造國家經濟創新周期能力的關鍵。由此引發我們的思考,在和平時期,國家建設國防科技工業的基本依據,不能僅限於提供先進武器裝備和提供安全保障,

多年來在長期的國防和軍隊的建設進程中,通過國家資金、國防經費以及民間資本的投入,我們形成了強大的研發能力,積累了大量的可以轉為民用的科技資源,這些成果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我們統稱為國防科技儲能 ,由於軍民二元體制分割等原因,國防科研成果轉化率很低,目前只有10%左右,發達國家一般是40%,當然不可否認,很多軍工領域的成果是為了評職稱、獲取國家的科研資金等等搞起來的,它的轉化率能不能達到40%,這個要打問號,但是也不能低到10%吧,所以怎么樣能喚醒這個睡美人呢?現在我們還有多達三萬件的國防知識產權還處在睡眠狀態,所以怎么樣轉化,我寫了這段話。我們國家有很多匪夷所思的地方。我們國家現在是鋁的產量第一大國,但是我們國家的飛機用鋁還靠進口。我們國家鋼產量第一大國,現在年產量是八億噸,占全球的鋼產量的一半,但是我們連起重機的鋼絲繩這種特種鋼還不得不進口。中國的機床產量占全球的38%,但是高階機床還是要靠進口。現在中國產生的服裝每年全世界每人三套,但是高階服裝還是要靠進口。所以怎么樣能發揮包括國防工業技術創新的能力,這個文章我們沒有做好。

下面我不講了,我總的感覺到,在未來的一段時期內,我們軍轉民將由產品形態向技術綜合形態轉變。

趨勢三,民參軍將在國家一系列政策制度的強力推動下進入大發展時期。時間關係,我點到為止。這個是我們理想的一種狀態。而距離這個目標態差距很大,現在一年總收入,加上軍品生產的高額的利潤,所以形成了一系列的問題,包括思想觀念問題,這里面主要擔心經營風險問題,這里面有真風險,也有偽風險,也有控制好了就不是風險,所以都有一個思想解放的問題。到目前為止,我們現在獲得的許可的只有一千多家,占四前年全國高新民營企業的總數的1%不到。11大軍工集團之外,用他們的話說的外部配套率只有13%。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有86%的技術非常先進,超過了軍標,由於行業壟斷的原因,沒有能夠進入。

中央準備下大力氣解決這個問題,除了體制問題,政府法規,準備出臺一系列的,實際上過去也出臺了一系列。今後還陸續要出臺,比如簡化程式,積極推進總裝和國防科工局聯合組成,不要你搞一套我搞一套,而且現在一般要拿上四證,要兩到四年,這個周期太長了,而且退稅的周期也太長,這些都是非常要命的問題,第二比方說完善各類資訊平臺,修訂和擴大民參軍許可目錄,這個每年我們要完成一百條。現在國外駭客已經開始有組織的每天上萬次的來攻擊這個平臺。再比如說組織民參軍政策法規培訓活動。今年準備在上海、江蘇、山東還有河南進行民參軍法規政策的培訓等等。

從1994年開始,基本上國防部大樓,他們當時推行的基於作戰效率,后來又加了一句網絡中心戰,進行轉型,把50個類似的軍工企業進行合並、打包,形成了五個超大型的軍民計劃,展開了各種各樣的重組。我們國家一航二航(音)合並了,同時南北車、幾桶油等等,這樣的趨勢促使我們思考,98年以后分的趨勢,到現在會不會轉為合呢?這個就提出了問題。

改革會涉及到方方面面,這個在十八屆三中全會里面,已經做了具體的部署,改革分為二十多個大的項目,其中很多涉及到國防工業的改革。這些改革都是根本性的,比如科研院所的改革,這個核心問題我覺得是解決產業基礎能力建設和型號任務的關係的能力。從七五到九五期間,這個問題發生了很多的扭曲,在此之前,國防科研院所,一方面抓基層能力建設,同時兼顧型號,我覺得這兩種是搞的平衡,發展得不錯。但是七五到九五期間,國家經濟處在調整時期,經濟十分有限,那時候我們是采取的多研制少生產,多品種少批次,那時候科研院所的研究中心發生了轉移,重硬的研究,出現了企業短期化經營傾向,基礎能夠嚴重下降。現在我們很多東西搞不出來?為什么進入一些新的研發領域之后,發現我們的基礎能力不行呢?就是在國防工業的發展上,我們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這個很要命,所以真正的科研院所它的調整中心,要回到需求牽引,技術推動,基礎支撐,能力保證上來。

推進軍工資本的證券化,這個是在資本層面實現軍民融合的一個重要的因素,這方面我覺得我們也是做了一個初步吧,現在軍工資產的企業的證券化改造率只有37%,遠低於國有企業70%的水平。所以下一步是一個重點的方向。當然這里面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怎么樣能把股份制改造和企業的真正的轉制能結合起來。

趨勢五,就是軍民協同創新作為軍民融合的主要推手將大大增強。因為軍民融合本質的含義,使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站在時代的制高點上,這個是最核心的要點。美國有各判斷,中國十年之內gdp總量趕上美國一點問題沒有,但是中國不會成為一個真正的世界強國。因為有三大因素制約中國由大向強發展,這就是軍事、科技、人才,所以科技創新已經成為這個民族內心深處揮之不去的痛。這個大家都清楚。所以強化軍民協同創新需要做很多事情,這里我列舉了我想到的這幾個方面,比如推進中小企業創新。美國認為美國在國防研究領域具有特特的優勢,即利用小型民用技術企業創新能力的優勢,這個是中國和俄羅斯難以復制的。談多中小企業我們的認識是解決就業問題,如果僅僅是這樣認識,我覺得是不夠的,實際上在創新上,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遠比大型企業要強。尤其是處於壟斷的那一些企業要強。所以美國、歐洲國家他們的經驗表明,中心企業的創新比例能占整個國家的創新比例80%。而我們國家現在有75恩%的技術創新來自於中小企業,80%以上的新產品由中小企業開發,65%的專利由中小企業發明。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把中小企業阻擋在國防工業之外,那是非常不明智的。

今天就講這么多,不到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