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積」型台股,葉問式演出?

理財周刊 2024-03-15 08:56


文.林友銘


台股在三月八日見到 20065 點新天價,靠的就是護國神山台積電的火山爆發。值得玩味的是,在美股除了漲台積電 ADR 外,至少還有輝達、AMD、美超微及艾司摩爾等 AI 梯隊來助攻,而在台股,台積電是葉問一個打十個,但瘋起來連自己人都打,整個 AI 族群漲到二萬點當日,只剩台積電一人獨孤求敗,這樣的二萬點是否藏有貓膩?

女股神的擔憂,並非酸葡萄心態

世人皆知伍德女士旗下的方舟創新指數型基金 (ETF),在去年一至三月出售多達 77 萬多股輝達,若以輝達三月七日收盤價計算,等於錯失了後頭五倍的漲幅,少賺將近五億美元。但這是否意味著曾經的女股神現在任何對輝達的擔憂,都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心態?

她日前在致股東信中警告,輝達的股價漲勢可能面臨風險,「若少了軟體營收的爆炸成長,就無法證明過度建立 GPU 算力的正當性,因此若企業支出暫停,我們也不意外,將加劇過剩庫存的修正,特別是占了輝達逾半數資料中心營收的雲端客戶」。

確實如此,觀察輝達前三季的營收表現十分亮眼,單季營收年增率一路翻倍攀升。但對照美國第一大 AI 軟體服務商 C3.ai 的營收成長,連二成都不到,整體 AI 軟體股指數與輝達股價之間的差距,也是望不到車尾燈,這中間到底哪個環節出錯?

接下來是樂觀地預期企業大幅增加 AI 伺服器的布建後,軟體服務的營收就會跟進?還是保守看待現在都只是千禧年網路泡沫、2022 年疫後狂補庫存、2023 年中國電動車大量推出的另一翻版,都只是在 AI 軟體應用還不成熟,企業就預期地囤 AI 晶片,等到晶片交貨期縮短,大家才發現原來這又是 Overbooking?

關鍵轉折、關鍵操作

台股在三月八日創下 20065 高點,同時也是波段最大量 5895 億元,依量先價行原理,這個高點還有後續延伸的機會。但要留意的是,三月十三日是台指期結算、三月十五日是美股四巫日,一波大漲依經驗來到這兩個日期,就易有掃空殺多的可能。再加上三月十九日日本央行有可能宣布四月放寬 YCC 曲線並結束超寬鬆貨幣政策,會使得日圓升勢明顯,而日股蹺蹺板轉為跌勢,也會連動台股同日股被漲多提款。

其實廣積糧、緩稱王的攻二萬點會比較健康,如今用急行軍,且台積電一方孤勇式的攻二萬,都是塞翁得馬焉知非禍的事,更別說小白開戶數暴增、投信狂發 ETF,都是過熱的現象。

既然大盤變數不少,但後頭又有個「520 行情」,則弱水三千取一二瓢飲就好,鎖定「生技」與「軍工」這些政策概念股,收進可攻退可守之效。

「達邦蛋白」(6578):主要營收來自飼料用胜肽蛋白 (約 85%)、酵素 (約 12%)。前者比重高但毛利低 (毛利率約 17%),再加上中國大陸彰州廠效能不佳業外虧損提列,導致去年整體稅後純益呈現負值。

但全球政府開始禁用含抗生素飼料,改用後生元代替。後生元是由無生命微生物和/或其他細胞成分及代謝物組成,歸類為酵素的一種,可為宿主帶來健康益處,用於畜牧及寵物市場。去年四月曾出現後生元公司被國際大廠收購的案例,溢價高達 EV/EBITDA 的 18 倍,可見看中未來成長潛力。而達邦蛋白今年三月就要推出後生元新產品,毛利率至少 40% 以上,今年七月可望因新的儲存槽上線而產能翻倍,預計未來二年營收佔比 30%,有機會讓明後二年整體營收呈倍數成長。

達邦其他利多還包括今年要賣出賠錢貨彰州廠,依土地溢價可貢獻約二元淨值,再加上三月起有眾多生技股要掛牌,屆時會一路烘托生技氣氛至 520,值得密切留意。

「星通」(3025) :由於印度人口占全球約 20%,躍居全球人口最多國家,但其固網連接數僅占全球 3%,再加上中印對抗,印度網通基建陸廠切入機會小,自然不易形成低價搶標,這對台廠 (神準、智易、中磊、啟碁、合勤控、星通、康全電信等) 相對有利,基建中,又以 MCC 更具利基性。

MCC 主要經由關鍵性通訊網來保證高度可靠性、極低延遲性、準確的時間控制,以便隨時掌握系統運作狀況。當災難發生或營運系統故障時,關鍵性通訊系統會立即傳送相關告警訊號到控制中心,讓業者立即採取應變措施,避免災害發生,MCC 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已廣泛應用在全球軍事通話網、交通業緊急通話網、鐵道駕駛通訊網等,族群歸類上可以是網通基建,也可以是軍工。

星通本波下跌來自二月營收創歷史新低,但因為公司屬標案性質,依完工比例認列營收,在手訂單能見度至少到六月底,今年預計呈現 H2>H1 格局,故公司配合二月年假將認列遞延到三月後,也是有可能之事。

與星通較為相似的個股,應為康全電訊,本波自去年十一月起漲幅高達三倍以上,但營運仍呈虧損局面,已攻到快百元價位。相較之下,星通不管就技術及成績單,都較康全電訊為佳,自然出現比價效應。

 

來源:《理財周刊》1229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理財周刊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