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朋友!陸四大國銀今年來驚驚漲到歷史新高 專家指關鍵推手是「它」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2024-08-29 14:22
中國銀行類股今年一路強勢,20% 以上的漲幅居 31 大類股之冠,工商銀行工商銀行 (601398-CN)(01398-HK) 上周二 (20 日) 更重登陸股市值王寶座,甚至讓在滬股 6000 點買入四大國營銀行股票的老股民在 2900 點解套,這一奇蹟的發生也讓人體驗到了跟時間做朋友的好處。
專家認為,中國 A 股今年跟美股走勢極其相似,四大國營銀行 + 長電 + 中海油 + 中移動構成的 A 股七巨頭,撐起了指數表現的半邊天,尤其四大行漲勢一騎絕塵,在一片哀嚎中走出歷史新高的行情。
中國銀行股多頭董寶珍指出,過去 8 到 9 個月政策資金幾乎將中石油和四大國營銀行的股價推升一倍,但公募基金卻對這一趨勢無動於衷。
中國四大銀行之所以被推上「神壇」,險資是主要推手,因為對當下冷清的市場而言,公募、私募、外資、散戶很難說還剩下多少熱情。
華西證券在今年第二季對市場投資人做了個剖析,發現主要參與機構是公募、私募以及險資,但在當下市場背景下,前兩者負債端規模大幅縮水,權益類產品規模在 2021 年達到 8.54 兆人民幣的頂點之後連年下滑,後者更是在強監管之下,幾乎少有新增規模。
公募和私募縮水的另一面是險資負債端保費收入持續增加,截至今年 6 月底,今年中國保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總額年增 4.9% 至 3.55 兆人民幣,保險資金運用餘額達 31 兆,年增率 10.98%。
由於保費規模增加,險資有充足的彈藥射向 A 股市場。從結構上來看,財產險和人身險在今年第二季末分別投向股票 1370 億和 1.9 兆人民幣,分別年增 6.69% 和 4.16%,人身險成為股市稀缺的增量資金。
數據顯示,銀行類股過去 3 季都是險資配置的重點標的,截至今年首季,險資重倉股中銀行持倉佔比高達 48.3%,較年初提升 0.8%,甚至陸續出現部分銀行被險資舉牌的案例,像是年初無錫銀行就曾被長城人壽保險舉牌,而上一次 A 股銀行被險資舉牌還要追溯到 2015 年。
險資之所以增量,很大程度上來自於人身險的「類剛兌」屬性。以增額壽險產品為例,從去年初朋友圈刷屏的 3.5% 預定利率塌縮到今年中旬的 2.5%,在銷售們饑餓行銷塑造的氛圍下往往會給人一種錯覺:這類產品能夠在未來 20 乃至 30 年以穩定的複利持續增長。
資管產品凈值化的背景下,這種似乎具有著剛兌屬性的產品的誘惑力巨大。在多數投資人眼裡,預定利率某種程度代表實質利率,尤其是在降息背景下更凸顯它的稀缺性。
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曾在 2019 年表示,10 年後想買一款年化收益率 3% 的理財產品,都可能要像汽車牌照搖號那樣,完全靠運氣了。
保險產品憑藉少有的「類剛兌」屬性以及更高的利率受到熱捧,最終化作險資的巨量籌碼,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公募與私募權益規模收縮的影響,而險資買入的地方自然就成為市場主線的方向,而以四大國營銀行為首的銀行股,成為了險資集火做多的物件。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