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摩:中國汽車出口 重創美國汽車業
鉅亨網編譯許家華 2024-09-27 12:07
週三,摩根士丹利全球汽車與共享出行研究主管 Adam Jonas 周三 (25 日) 針對汽車產業新風險發布報告,他大幅削減大部分汽車股的評級,導致當日美股中的汽車板塊全面承壓。
Jonas 下調通用汽車 (GM-US)、福特 (F-US)、Rivian (RIVN-US)、麥格納國際 (MGA-US) 和 Phinia (PHIN-US) 等公司的評級,同時上調 AutoNation (AN-US) 等經銷商的評級。
Jonas 表示:「中國產能的蝴蝶效應已經在搧動翅膀。中國汽車產量比銷量多了 900 萬輛,由此打破了西方的競爭平衡。我們正在下調對中國、價格 / 組合和市場份額損失的預測。我們上調了經銷商的評級,下調了福特、通用、RIVN、MGA 和 PHIN 的評級。」
Jonas 在報告中寫道:「我們將對美國汽車產業的評級從『有吸引力』下調至『符合預期』。從高層次來看,我們的評級下調是受國際、國內和戰略因素的綜合影響,我們認為投資者可能沒有充分認識到這些因素。」
但同時,Jonas 認為,「美國庫存呈上升趨勢,而汽車的可負擔性(平均交易價格接近歷史高位,每月還款額超過 720 美元)對許多家庭來說仍然遙不可及。對於不太優質的消費者來說,信貸損失和違約率持續呈上升趨勢。」
中國的成長引擎逆轉
中國長達二十年的成長引擎並沒有停滯——它已經逆轉,中國利潤轉為虧損,中國生產的汽車比其在國內銷售的汽車多出近 900 萬輛,這一數字相當於中國以外全球銷量的 15%。即使這些汽車最終不會直接進入美國本土,美國主要參與者失去的市佔和利潤的可替代性也給國內帶來了壓力。
美國市場庫存問題
Jonas 提到了美國市場的負擔能力問題,稱美國市場已經高度緊張,庫存水準現已恢復到疫情前的正常水準。日本、韓國和電動車 (EV) 品牌正在搶市佔,擠佔其他品牌。他表示,美國製造商首當其衝承受著價格下跌、產品組合減弱、成本上升和市佔率萎縮的壓力。
同時,汽車資產支持證券 (ABS) 數據顯示,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拖欠還款的時間更長,嚴重程度更高。儘管 2023 年的次級房貸違約率低於 2022 年,但優質房貸違約率有所增加。
中國市場影響
報告提到,2023 年,中國將佔全球汽車銷售量的 29%,產量的 32%,以及全球汽車產能的 40% 以上(中國產能利用率約 50%)。儘管關稅可能會帶來暫時的緩解,但長期壓力(包括潛在的報復行動)迫在眉睫。中國製造的電動車正在出口市場擴張,提供卓越的價格、多樣性和日益具有競爭力的質量,侵蝕了西方傳統汽車製造商在國際和國內的市場份額。
資本紀律與監管風險
Jonas 也提到了資本紀律和監管風險。他說,該行業預期的整合和併購活動並未如預期那樣實現。此外,監管合規風險,特別是在滿足嚴格的二氧化碳排放標準方面,也增加了新的壓力。
並且,原始設備製造商正在削減電動車項目,但可能會面臨未來的經濟處罰和執法行動。最近增加的電動車產能成本高昂,可能會因需求不確定而陷入困境。儘管今年的股票回購取得了成功(通用汽車是今年迄今表現最好的 OEM),但預計這種趨勢可能不會持續。如果發生整合,很可能會要求產業基本面進一步惡化。
Jonas 表示,在高階駕駛輔助系統 (ADAS) 和自動駕駛汽車 (AV) 領域競爭所需的資本密集度經常被忽略。隨著人工智慧和數據主題在汽車領域獲得關注,汽車製造商將需要在專有人工智慧模型上投資數百億美元,他質疑許多傳統汽車製造商進行這些投資的財務能力。
結論
有趣的是,他還表示,降息帶來的暫時反彈很快就會消失,他寫道,歷史表明,任何優異表現通常只能持續約 6 個月,隨後的 6 個月就會表現不佳。鑑於汽車業仍然具有高度的周期性,投資者必須考慮利率下降是否出於正確的原因,尤其是當潛在的經濟結果似乎偏向下行時。
- 2025這樣投資AI最穩健!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