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競逐人形機器人:2025年量產元年?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5-02-04 14:50
2025 年,汽車產業的競爭焦點似乎不再僅限於汽車本身,人形機器人正成為各大車企的新戰場。
輝達 (NVDA-US) 創辦人黃仁勳在 2025 CES 展上展示了由 14 款人形機器人組成的「軍團」,其中一款來自中國車企小鵬汽車 (09868-HK),引發市場高度關注。理想汽車 (02015-HK)(LI-US) 董事長李想也表示,公司投入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機率是 100%。比亞迪 (002594-CN)(01211-HK) 也疑似佈局相關領域,內部代號為「堯舜禹」的人形機器人項目正在進行中。
車企為何跨足人形機器人?
據《新浪科技》報導,在長期關注新能源的投資人李襄看來,2025 年車企的核心戰場是智能化,主線是智駕,副線就是人形機器人。他認為,智駕算法與機器人模型底層互通,2025 年將是人形機器人量產元年。 許多研報也指出,2025 年將是人形機器人商業化量產的元年。
目前,中國人形機器人賽道主要有四股勢力:傳統人形機器人廠商、基於大模型研發的公司、基於硬體研發的公司,以及車企。 車企的優勢在於,智能汽車和人形機器人在供應鏈、應用場景方面高度重合。 車企在自動駕駛領域積累的算法能力,以及在電機、感測器、電池等零部件方面的資源,都可快速復用至人形機器人。
陸媒報導稱,車企投入人形機器人,大致有兩類目的。 一類是以工業機器人角度切入,提高工廠造車效率、優化人工成本。 另一類則是以特斯拉 (TSLA-US) 為代表,將造車技術復用到「造人」上,期望打造另一個科技產品,將應用從工廠推向家庭。特斯拉計畫開發 Optimus 在護理、餐飲、清潔、教育等場景的應用。
各家車企的進展
- 特斯拉:Optimus 已開發出多個版本,預計 2025 年量產,2025 年底或 2026 年投放市場。
- 小米:2022 年發布人形仿生機器人 CyberOne,並計畫在自家製造產線上落地。
- 小鵬汽車:Iron 已投入自家汽車工廠。
- 奇瑞:與 AI 公司共同研發的 Mornine 已在門店擔任導購員。
- 華為:雖然不屬於車企,但其支援的問界汽車銷量亮眼,華為也積極佈局人形機器人領域,其「夸父」機器人已進入量產階段,並計畫於 2025 年發布人形機器人。
- 比亞迪:疑似已啟動內部代號為「堯舜禹」的人形機器人項目。
儘管車企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具有優勢,但量產和價格仍然是核心挑戰。 國際主流人形機器人價格高昂,如本田 Asimo 高達 300-400 萬美元。 特斯拉 Optimus 預計量產後售價約 2 萬美元。 中國車企看到了商業化前景,並期望通過核心部件國產化和規模化生產來降低成本。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