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若分拆 市值將超過2000億美元
鉅亨網編譯羅昀玫 2025-02-19 10:18

當科技巨頭英特爾 (INTC-US) 處於救亡圖存之際,有關這家陷入困境的公司 ( INTC ) 的謠言四起。Evercore 分析師 Mark Lipacis 估計,分拆可能會為長期受苦的英特爾股東帶來不少價值,市值將超過 2,000 億美元。
《華爾街日報》上週末報導,晶片競爭對手台灣半導體 (TSM-US) 和博通 (AVGO-US) 可能會拆分該公司,考慮與英特爾達成交易。
博通正尋求控制英特爾利潤豐厚的晶片設計和行銷業務。而台積電正在研究控制英特爾部分或全部晶片製造工廠。
英特爾發言人沒有立即回應評論請求。
Evercore 分析師 Mark Lipacis 估計,分拆可能會為長期受苦的英特爾股東帶來不少價值。

在對英特爾業務進行分析時,Lipacis 保守估計英特爾的市值為 1,670 億美元,或每股 38.24 美元。英特爾股價週五收在 23.60 美元,過去一年下跌了約 50%。過去五年裡,該股下跌了 65%,市值降至 1,020 億美元。
透過對每項業務的財務表現進行更穩健的預測,Lipacis 估計英特爾的價值可能達到 2,370 億美元,或每股 54.18 美元。
Lipacis 表示,達成協議的道路可能會很艱難。「根據交易的結構,可能需要獲得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的監管部門批准。」
Lipacis 稱:「此外,英特爾歷來將其工廠設計為生產 x86 CPU,因此尚不清楚英特爾的工廠是否能夠利用其當前的物理工廠高效地生產外部晶片。最後,英特爾的代工業務在 2024 年報告了 76% 的電漿虧損,而英特爾的代工業務在 2024 年報告了 76% 的電力虧損率。」
Raymond James、美國銀行和伯恩斯坦 (Bernstein) 的華爾街分析師也對監管障礙和反壟斷問題表示擔憂。
美國銀行分析師 Vivek Arya 表示,英特爾拆分都可能耗時且複雜。
此外,Arya 寫道,由於英特爾的《晶片法案》融資規則,任何涉及台積電和英特爾製造業務的交易都將面臨嚴格的限制,該法案要求英特爾保留其代工廠 50% 以上的所有權。川普政府「可能會警惕外國實體完全接管與美國國防部客戶有深度關係的標誌性美國公司」。
Raymond James 分析師 Srini Pajjuri 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對美國政府來說,更好的結果是與台積電單獨合作,擴大其在美國的製造足跡。

英特爾去年 9 月份,獲得美國政府 30 億美元資助,用於生產軍用晶片。
伯恩斯坦分析師 Stacy Rasgon 表示,博通是接管英特爾產品業務的好人選。博通執行長陳福陽已經展現出他削減成本的能力,而且毫不留情,同時還保留了創新能力。
英特爾經歷了幾個月的艱難時期。去年 12 月 1 日,這位科技巨頭與陷入困境的執行長季辛格 (Pat Gelsinger) 分道揚鑣。
三年多來,季辛格積極帶領團隊努力扭轉這家陷入困境的美國晶片製造商的局面。他削減了數千個工作崗位,改善了成本,獲得了《晶片法案》的資金,建立了晶圓代工廠,並承諾快速推出可以與輝達 (NVDA-US) 和 AMD(AMD-US) 競爭的 AI 晶片。
英特爾之後任命財務長 David Zinsner 和前客戶端計算主管 Michelle Johnston Holthaus 為臨時聯合執行長。Holthaus 也被任命為英特爾產品執行長。
季辛格退休後,華爾街消息人士透露,英特爾可能會從公司外部聘請頂尖人物擔任執行長一職。任何常任執行長在未能實現財務目標後都必須修復與投資人的信任,並對代工業務做出決定。它還需要立即穩定財務狀況。
除此之外,該公司還可能探討分拆公司以提高股東價值。
英特爾第四季銷售額年減 7% 至 143 億美元。淨利暴跌 76%。該公司預計今年的利潤僅能維持收支平衡。
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 · 蓋茨曾表示,如果美國製程技術部門能夠成為台積電和三星的可靠替代品,那麼這對美國來說將是一件好事。美國企業正在努力做到這一點,但這需要時間和大量資金,所以這是一件非常非常困難的事情。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