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不高興產業

理財周刊 2025-02-21 07:07


文.洪寶山


晶圓代工一度是台灣人的驕傲,走在國際上有風,但樹大招風,尤其曾經是半導體霸主的英特爾淪落到被道瓊指數踢出成分股,市值剩下台積電 ADR 市值 1.06 兆美元的十分之一、1022 億美元。

川普跳出來點名台灣,搶走美國的晶片生意,揚言要對台灣半導體出口課徵更高關稅,多數專家認為對台積電施加關稅其實沒差,台積電技術領先,蘋果等美國客戶沒有太多選擇情況下,再貴的關稅也會下單給台積電,所以台積電接受高關稅其實是最簡單省事的打發川普的方式。

關稅轉嫁客戶  傷不到台積電

例如,蘋果跟台積電下 M2 晶片訂單,台積電負責製造完成晶圓,並封裝成為晶片後,向富士康在中國、越南和墨西哥的製造基地發貨,台積電報價不包含運費和關稅,相關費用由富士康承擔。

所以當富士康給蘋果報價組裝 iPhone 時,富士康會把涉及晶片的運輸費用和關稅轉嫁給蘋果。最終組裝完成的 iPhone,富士康會以成品形式發貨到美國,蘋果作為收貨方,必須向美國海關辦理通關作業,並繳納美國對電子產品手機的進口關稅。

所以川普如果真的對台積電祭出高關稅,那麼最終承擔關稅的,並不是台積電,而是像蘋果、AMD、輝達、高通、博通這些大客戶。因此,如果川普的最終方案是對台積電實施高關稅,那麼台積電股價算是利空淡化。

台積電技術入股英特爾利弊

上周末 (2/15-2/16)《彭博社》指出,台積電正在考慮應川普的要求持有英特爾工廠的控股權,《華爾街日報》則披露,台積電評估以技術入股方式經營英特爾晶圓代工事業,入股股權約達二成。

2 月 17 日台積電漲 25 元、收 1085 元,媒體以台積電與美國政府互動傳出好消息的角度解讀。根據美媒的報導,英特爾「一拆二」,晶片製造與設計行銷將分家,由博通接手晶片設計和行銷業務。台積電單獨研究控制英特爾部分或全部晶片工廠,可能作為投資者財團或其他結構的一部分。

技術入股?技術轉移?技術授權?這有什麼不同呢?

技術入股:指一家公司將其技術投資到另一家公司,通常以股份或其他形式的投資來換取技術或技術應用權。

技術授權:指一家公司將其技術授權給另一家公司,允許對方使用該技術,通常以授權費用或使用費用來換取技術使用權。授權方仍保留技術或知識產權的所有權,但被授權方在協議範圍內享有使用權。

技術轉移:指一家公司將其技術直接轉移給另一家公司,通常涉及技術人員的交流、訓練或技術文件的交付。技術轉移後,接收方通常會獲得完整或部分的技術所有權或使用權。

在技術入股、授權和轉移三種方式中,授權最不容易發生技術外流,主要原因如下:

(1) 控制範圍:授權通常有嚴格的使用範圍和條件限制,僅允許被授權方在特定領域或時間內使用技術,而不涉及完全轉讓技術所有權。

(2) 技術保護:授權合同中通常會包含詳細的保密條款和技術保護措施,確保被授權方不會擅自轉讓或披露技術信息。

(3) 合約約束:授權合同可以設置違約條款和懲罰措施,對於任何技術外流行為都可以追究法律責任,從而降低技術外流風險。相比之下,技術轉移涉及直接轉讓技術所有權和技術資料,風險較高,技術入股雖然可以增進合作夥伴關係,但在技術控制權上可能會有一定損失。

技術外流疑慮  沒那麼嚴重

不過,股民其實也不用太擔心台積電技術外流的議題,根據魏哲家的說法,有足夠的土地、水、電、人才,以三奈米產線為例,滿足所有客戶需求,大約需要五年時間,在美國光是申請一切,然後進來,至少需要比台灣多一倍的時間。新技術都變舊技術了。

而且台積電是一家很受政府照顧的企業,台積電走在了前面,建造了各種生產線,政府不知道該怎麼辦,台積電就跟台灣政府討論如何制定法規。每次開會,都是市政府的官員,還有台積電代表和台積電請來的專家,他們出來發聲,共同制定規則,然後才往前走。台積電總共制定了 1.8 萬多條規則,花費了 3500 萬美元。

魏哲家表示,在美國,這是不可能的,任何改變都得修好了。最新技術的轉移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資源,而且在美國環境下更難實現。這意味著台積電可能無法將最核心的技術完全轉移至美國。

來源:《理財周刊》1278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理財周刊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