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顯智造實力!Semicon上海展會落幕 中國國產半導體設備迎突破性進展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綜合報導 2025-03-31 17:20

全球半導體產業盛會 Semicon 上週五 (28 日) 在上海圓滿落幕。為期三天的展會吸引了來自全球的頂尖企業及專家學者,集中展示了半導體產業鏈的最新技術成果。
作為亞洲最具影響力的半導體展會之一,本屆 Semicon 不僅匯聚了國際巨頭的身影,也見證中國半導體設備企業的集體崛起,在眾多參展商中,北方華創、中微公司、拓荊科技等中國企業的攤位尤其引人注目。
專家指出,中國半導體設備企業的創新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正在快速提升,已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不可忽視的力量,而北方華創、中微公司及拓荊科技更是展場上三大亮點,彰顯中國智造的實力。
北方華創推出國內首款離子注入機 Sirius MC 313,填補了中國在該領域的空缺,該設備可精準控制雜質摻雜濃度,適用於邏輯晶片和記憶體晶片的製造。
同時,北方華創也發表 12 吋電鍍設備 Ausip T830,專為先進封裝設計,填補了國內 2.5D/3D 封裝電鍍設備的空白。
中微則發布晶圓邊緣刻蝕設備 Primo Halona,採用雙反應台設計,實現晶圓邊緣的高效刻蝕。該設備將刻蝕精度提升至 0.2 埃(亞埃級),相當於矽原子直徑的二十五分之一,處於國際領先水準。
拓荊科技也展示原子層沉積 (ALD) 系列新品,鞏固自身在薄膜沉積設備領域的優勢地位。拓荊科技 ALD 設備目前在中國裝機量穩居第一,去年反應腔出貨量突破千台。
中微也在等離子體刻蝕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其 ICP 雙反應台刻蝕機在氧化矽、氮化矽等薄膜刻蝕中實現亞埃級精度,重複性誤差控制在 0.09% 以內。
北方華創進軍離子注入設備市場,目標指向全球 160 億元的市場空間。目前,國內離子注入設備主要由應用材料、亞舍立等國際廠商主導,北方華創的入場或將重塑市場格局。
此外,多家新興企業也展出自家創新成果。新凱來首次公開展示涵蓋薄膜沉積、光學檢測等關鍵環節的全系列產品,包括 PVD、CVD、ALD 設備以及光學檢測系統,正式躋身半導體設備競爭行列。
盛美上海也發布清洗設備技術全覆蓋的最新成果,該公司研發與製造中心已於 2024 年 10 月落成,預計年產能達 300 到 400 台,2025 年將進一步擴大產能。
展會期間,專家對半導體產業發展趨勢進行了深入探討。清華大學教授魏少軍指出,儘管全球半導體產業面臨週期性波動,但矽基半導體的潛力尚未完全釋放。他呼籲國內企業堅持技術創新,聚焦差異化發展道路。
中國積體電路創新聯盟秘書長葉甜春也強調,中國需在全球化體系中重新定位,以中國市場為核心,建構開放合作的產業生態。他提出「再全球化」理念,主張透過國際合作突破技術壁壘。
在 AI 需求的不斷增長下,全球半導體設備投資將不斷增長,其中,中國的投資在持續增加,2025 年佔比將達 31%。
中國積體電路創新聯盟秘書長葉甜春在 SEMICON 2025 期間表示,已經注意到現在美國、歐洲、日本在試圖重建自己的製造業體系,中國要以中國市場為中心,以中國的產業體系為基石,重新打造區域化市場。
SEMI 首席分析師曾瑞榆認為,2024 年至 2028 年,中國晶圓產能的年複合成長率預計為 8.1%,高於全球 5.3% 的平均水準。中國在主流製程 (22nm-40nm) 的產能增長尤為顯著,2028 年時料將在全球主流半導體製造產能佔比達到 42%,即便在 14 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方面仍面臨追趕挑戰。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y 執行長 Handel Jones 表示,中國半導體公司在許多領域表現都有進步,NAND 和 DRAM 的進展非常樂觀,MCU 和模擬產品等商業化產品的廣度有所增加,中國的關鍵需求是新的處理器架構和對加速器應用程式的支援,2030 年時中國半導體公司將佔有 50%~60% 的中國市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