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節敗退!電池三雄市佔率相加仍輸給比亞迪 南韓業界疾呼成立「國家主權基金」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綜合外電 2025-04-01 15:00

在政府大力支持下,中國電池企業不僅在全球市場上奪得領先地位,也進一步拉大與南韓電池商的差距,南韓業界疾呼成立「國家主權基金」,以防與中國同業差距進一步擴大。
《Business Korea》報導,由於受到川普政府政策風險、電動車需求暫時走緩以及與中國競爭加劇的影響,南韓電池製造商陷入困境,他們呼籲南韓國會迅速準備立法,為陷入困境的電池產業提供直接補貼。
與此同時,南韓電池企業正遭遇電動車需求放緩和市場供應過剩等挑戰,若政府未採取更積極的支持措施,南韓電池產業恐在技術跟價格競爭力上被中國企業進一步甩開。
電池產業曾被認為是繼半導體和汽車之後推動南韓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幾年前,南韓電池三巨頭 LG 新能源、三星 SDI、SK On 仍憑藉技術優勢在全球市場中佔據主導地位,但如今中國企業正掌控市場格局,在政府大力扶持下,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中國企業正在全球加速擴張。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 SNE Research 周一 (3 月 31 日) 發布的數據,2024 年全球電池市佔率排名前二的分別是寧德時代(300750-CN) 的 41% 以及比亞迪 (002594-CN)(01211-HK) 的 15%。
此外,全球前十大電池企業中有 6 家來自中國,分別是寧德時代、比亞迪、中創新航、億緯鋰能、國軒高科與欣旺達,合計市佔率高達 74%,較 2023 年增加 11 個百分點。相較之下,南韓電池三巨頭市佔率則從 2023 年的 24% 下降至 14%,甚至輸給比亞迪。
南韓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該國電池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節期敗退,與政府缺乏有效支持密切相關。
目前,南韓政府對電池製造商的支持政策主要是對設施投資提供 15% 的稅收抵免,但此優惠僅適用於獲利企業,而事實上,南韓電池三巨頭去年第四季出現集體虧損情形,為歷史首見,也因此這項政策對企業的幫助很有限。
雖然面臨經營壓力,南韓電池企業仍積極加大投資,以因應未來市場競爭。今年電池三巨頭的設備投資總額料將達到 20 兆韓元 (約 4958 億台幣) 左右,三家公司去年的借貸利息支出已高達約 2 兆韓元。
業內人士說:「電池業的投資週期通常為 2 至 3 年,甚至更長,單靠低利率貸款無法提供實質幫助。」
相較之下,中國政府正加大對本土電池企業的支持力道。據悉,中國政府為電池企業提供最高總投資金額 40% 的補貼,並持續投入資金推動產業升級。近期,中國政府宣佈設立總規模達 1 兆人民幣的基金來支持 AI、氫電池等尖端產業發展。此外,去年中國政府也宣布為寧德時代、比亞迪等 6 家企業提供總額約 60 億人民幣的資金來支持「全固態電池」的研發。
美國政府也透過《先進製造生產稅收抵免法案 (AMPC)》向本土電池企業提供補貼,每生產 1kWh 電池可獲 45 美元補貼。
在全球各國紛紛推出支持政策下,南韓政府的支持則顯得相對不足。南韓電池製造商普遍認為,光靠現有的補貼和稅收優惠,難以在全球市場競爭中生存。
業界人士甚至呼籲政府設立「國家主權基金」,不僅提供資金支持,還應直接參與產業投資,以因應全球市場競爭。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