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強推「對等關稅」 震撼全球貿易體系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5-04-01 21:50

美國總統川普正以前所未有的強硬手段挑戰數十年來主導全球貿易的規則。他預計周三 (2 日) 宣布的「對等關稅」政策,極有可能為全球企業帶來混亂,並與美國的盟友和對手都產生衝突。
自 1960 年代以來,關稅,即進口稅,一直是透過數十個國家之間的談判產生的。然而,川普希望掌握這一進程。Miller & Chevalier 律師事務所貿易律師 Richard Mojica 表示:「顯然,這顛覆了長期以來的慣例,川普正將其拋諸腦後… 這顯然是在撕裂貿易,各方面都將不得不做出調整。」
自 1975 年以來,美國的進口額一直超過出口額,川普認為,美國長期以來龐大的貿易逆差,是因為其他國家通常對美國出口產品徵收比美國對其進口產品更高的關稅,導致競爭環境對美國企業不利。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川普提出了一個方案:提高美國的關稅,使其與其他國家對美國產品徵收的關稅相匹配。
他預計將在 4 月 2 日推出他的「對等關稅」政策,並可能同時公布其他進口稅的細節。他甚至將這一天稱為「解放日」,因為他的保護主義政策旨在使美國經濟擺脫對外國商品的依賴。
川普總統是一位直言不諱的關稅支持者。他在第一任期內就頻繁使用關稅,而在第二任期內更是變本加厲。自重返白宮以來,他已對中國商品加徵 20% 的關稅,宣布對進口汽車和卡車徵收 25% 的關稅(預計於周四生效),實際上提高了美國對外國鋼鋁產品的稅收,並對來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部分商品徵收關稅,且可能在本周擴大徵稅範圍。
然而,經濟學家們對川普總統的關稅政策並不抱持相同的熱情。他們認為,關稅是對進口商徵收的稅,最終通常會轉嫁給消費者。但也有人認為,川普總統的「對等關稅」威脅可能會促使其他國家回到談判桌,降低它們自身的進口關稅。
喬治梅森大學梅卡圖斯中心的前美國貿易官員 Christine McDaniel 表示:「這可能是一個雙贏的局面,其他國家也有意願降低這些關稅。」她指出,印度已經降低了從摩托車到豪華汽車等商品的關稅,並同意增加購買美國能源。
什麼是「對等關稅」?
「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 原文也有「互惠」之意) 的概念聽起來很簡單:美國將提高對外國商品的關稅,使其與其他國家對美國產品徵收的關稅相匹配。川普在二月份表示:「他們收我們多少,我們就收他們多少。如果他們是 25%,我們也是 25%。如果他們是 10%,我們也是 10%。如果他們遠高於 25%,那我們也會這麼做。」
然而,白宮並未透露太多細節。它已指示商務部長盧特尼克 (Howard Lutnick) 在本周提交一份關於新關稅實際運作方式的報告。
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前律師、安博利佳律師事務所合夥人 Antonio Rivera 指出,目前尚不清楚美國是否會針對關稅法規中數千種商品(從摩托車到芒果)逐一地、按國家調整關稅稅率,還是會更廣泛地比較每個國家的平均關稅與美國的平均關稅,或者採取完全不同的做法。
為何各國關稅差異如此之大?
總體而言,美國的關稅低於其貿易夥伴的關稅。二戰後,美國推動其他國家降低貿易壁壘和關稅,認為自由貿易有助於促進和平、繁榮和美國在全球的出口。美國也大致遵循了這一原則,通常維持較低的關稅,使美國消費者能夠獲得廉價的外國商品。
川普打破了舊有的自由貿易共識,他認為不公平的外國競爭損害了美國製造商,並摧毀了美國內陸的工廠城鎮。在他的第一任期內,他對外國鋼鐵、鋁、洗衣機、太陽能板以及幾乎所有來自中國的商品都徵收了關稅。民主黨總統拜登在很大程度上延續了川普總統的保護主義政策。
川普抱怨中,較高的外國關稅並非外國偷偷制定的。美國在經過多年複雜的談判(稱為烏拉圭回合)後同意了這些關稅,該回合最終達成了一項涉及 123 個國家的貿易協定。作為協議的一部分,各國可以自行設定不同產品的關稅——但在「最惠國待遇」原則下,它們不能對一個國家徵收高於另一個國家的關稅。因此,川普總統抱怨的高關稅並非僅針對美國,而是針對所有國家。
川普對美國貿易夥伴的不滿也出現在一個特殊的時期。美國受益於強勁的消費者支出和健康的生產力增長,其經濟表現優於世界其他先進經濟體。從新冠疫情爆發前到去年年中,美國經濟增長了近 9%,而加拿大僅增長了 5.5%,歐盟僅增長了 1.9%,德國經濟同期甚至萎縮了 2%。
川普的計畫不僅限於外國關稅
川普不僅要調整關稅法規,還將矛頭指向他認為是不公平的、阻礙美國出口的其他外國做法。這些做法包括使本土生產商相較於美國出口商品更具優勢的補貼;以健康規則為名排除外國產品;以及鼓勵竊取商業機密和其他智慧財產權的寬鬆法規。要制定一種可以抵消這些做法所造成損害的進口稅,將使川普總統的「對等關稅」計畫更加複雜。
川普團隊還就所謂的加值稅(VAT)與歐盟和其他貿易夥伴展開爭論。加值稅本質上是對在國內消費的產品徵收的銷售稅。川普總統及其顧問認為加值稅是一種關稅,因為它適用於美國的出口產品。然而,大多數經濟學家並不同意這種看法,原因很簡單:加值稅同樣適用於國內和進口產品,因此它們並非專門針對外國商品,傳統上也不被視為貿易壁壘。
川普總統及其部分顧問認為,提高關稅將有助於扭轉美國長期以來的貿易逆差。然而,關稅並未證明能夠有效縮小貿易逆差:儘管川普和拜登政府都徵收了進口稅,但去年的貿易逆差仍升至 9180 億美元,為歷史第二高。
經濟學家認為,貿易逆差是美國經濟獨特特徵的結果。由於聯邦政府存在巨額赤字,且美國消費者非常喜歡消費,美國的消費和投資遠遠超過儲蓄。結果,這部分需求流向了海外商品和服務。美國透過向海外借款來彌補貿易逆差,部分方式是出售國債和其他資產。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經濟學家、前財政部官員 Kimberly Clausing 表示:「貿易逆差實際上是一種宏觀經濟失衡,它源於儲蓄意願不足和稅收意願不足。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前,我們將一直存在貿易失衡。」
- 2025掌握債券投資契機主動 + 靈活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