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襲中國!韓造船業55%市佔率2個月重奪王座 川普擬徵港口稅成關鍵推手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2025-04-07 13:40

最新數據顯示,全球造船業上月迎來戲劇性反轉,南韓以 55% 的市佔率再度登頂全球新船訂單榜首,為兩個月來首見,因南韓船廠瞄準高附加價值船舶進行戰略性布局,加上美國對中國航運制裁。
今年 2 月,美國貿易代表署 (USTR) 宣布打算對中國建造船舶徵收最高 150 萬美元的靠港費,引發全球船東重新評估供應鏈風險。
南韓三星重工在 3 月 17 日包辦希臘船東 9 艘穿梭油輪訂單,該訂單原由中韓瓜分,韓華海洋上周二 (1 日) 斬獲希臘船王 Evangelos Marinakis 旗下公司兩艘 VLCC 油輪訂單,過去三年 Marinakis 都在中國造船廠訂船。
根據海運業分析機構 Clarksons Research 上周五 (4 日) 公布的數據,全球上月新船訂單總量 58 艘 150 萬修正總噸(CGT),年減 71%,南韓造船業以 17 艘 82 萬 CGT 訂單量領跑,平均單船 CGT 達 4.8 萬,是中國造船業 1.7 萬的三倍有餘。這一數字與中韓兩國去年表現形成鮮明對比,中國去年全年斬獲 12 個月中的 10 次月度冠軍,南韓僅兩次居冠。
南韓船舶工業協會專家說,「關稅大棒正重塑航運業定價邏輯」,並指美國政策若實施,中國建造船舶的營運成本將增加每航次 1.5 萬至 2 萬美元,對利潤率本就微薄的航運公司構成精準衝擊。
數據也顯示,南韓船廠藉機強化技術壁壘,3 月承接的訂單中 LNG 船佔比達 65%,而中國船廠同類產品市佔率不足 30%。
儘管 3 月新船價格指數較 2 月微降,但 17.4 萬立方公尺 LNG 運輸船單價仍高達 2.55 億美元,超大型貨櫃船 (2.2-2.4 萬 TEU) 報價 2.74 億美元,較中國船廠成本高出 15%-20%。
南韓現代重工透露,該公司最新研發的智慧船舶系統可將營運能耗降低 18%,成為爭取環保新規下歐洲訂單的核心競爭力。
此外,手持訂單量數據也反映格局改變。截至 3 月底,中國以 9397 萬 CGT 保持全球第一,但月增幅度放緩至 2.1%,南韓以 3,612 萬 CGT 緊隨其後,23% 市佔率高於一年前的 19%。
值得注意的是,中韓兩國造船業差距正在縮小,中國今年首季接單量年減 58%,南韓則年減 55%,相對優勢逐步顯現。
分析師指出,美國政策催生的「去中國化」焦慮,正逼著全球船東轉向技術更成熟的南韓供應鏈。這種轉變不僅體現在訂單轉移,更反映在技術標準上。
隨著國際海事組織 (IMO)2026 年碳排新規逼近,南韓船廠已聯合歐洲船級社開發零碳燃料艙技術,中國船廠的相關研發進度則落後 12 至 18 個月。
- 2025掌握債券投資契機主動 + 靈活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