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紐時著名專欄作家佛里曼:我看到未來 它不在美國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5-04-08 10:00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紐時著名專欄作家佛里曼:我看到未來 它不在美國(圖:REUTERS/TPG)

《紐約時報》4 月 3 日報導,美國著名專欄作家湯馬斯 · 佛里曼 (Thomas Friedman) 深入探討了前幾天他在中國的觀察,特別是中國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快速發展,並有感而發認為「我看到了未來,它不在美國」。

他指出,川普的「解放日」策略透過加倍徵收關稅和削弱國家科學研究機構,試圖重振美國經濟。然而,中國則採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致力於透過建立更多研發園區和推動人工智慧驅動的創新,以因應美國的關稅政策。


佛里曼在上海青浦區參觀了華為練秋湖巨型研發中心,感受到中心的宏偉與活力。這個園區僅用三年多時間建成,擁有 104 棟獨特建築,配備了大量實驗室和設施,旨在吸引全球頂尖科技人才。他提到,曾經人們到美國尋找未來,而如今,未來的科技創新正逐漸在中國實現。

他強調,川普的保護主義政策忽略了全球製造生態系統的複雜性,認為光靠關稅就能復興美國工業的想法是短視的。中國的製造業能夠快速、智慧地生產產品,正是其競爭力的關鍵所在。佛里曼也提到,中國正積極推動數位化和人工智慧的應用,以提升生產效率。

練秋湖研發中心基本上可以說是華為對美國試圖將其扼殺的回應。

他說,特朗普把注意力放在美國的跨性別運動員能參加那些比賽上,中國則把注意力放在用人工智慧改造本國的工廠上,以便超越所有工廠。 特朗普的「解放日」戰略是加倍徵收關稅,同時摧毀推動美國創新的國立科研機構和工作人員。 中國的戰略是,為讓本國從特朗普的關稅中徹底解放出來而開設更多研發園區,大力推進人工智慧驅動的創新。

佛里曼說,“我不同意特朗普的異想天開,也就是,只要給一個行業(或整個經濟)築起保護牆,然後——瞧! 很快美國的工廠就會蓬勃發展,它們能在美國用相同的成本生產那些產品,而且不會讓美國消費者承受任何負擔。”

他說,這個想法完全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如今幾乎每種複雜產品——從汽車到 iPhone——都是由龐大且複雜的全球製造生態系統製造的。 這就是為什麼這些產品越來越好、越來越便宜的原因。 如果想保護的是汽車行業,認為只要築起關稅高牆就能做到的話,那你根本不瞭解汽車的製造過程。 讓美國汽車公司取代它們依賴的全球供應鏈,在美國製造所有的零部件,這需要多年時間,就連特斯拉也需要進口某些零部件。

中國製造業像今天這樣如此強大不僅是因為它能更便宜地生產東西,也因為它能更快、更好、更智慧地生產東西,而且正越來越多地將人工智慧融入產品中。

中國正在追求將一切數位化,並用網路連接起來,在有些地方客人快速進出酒店房間只需刷臉即可。

不可能靠關稅來實現繁榮,尤其是人工智慧時代即將到來。

我四個月前也來過中國。 在這兩次訪問的間隔期間,中國的人工智慧創新者展示了他們研發開源人工智慧模型 DeepSeek 的能力,而且使用的晶元比美國少得多。 我能感覺到中國科技界的魔力。 這種活力是實實在在的。

在與中國年輕汽車工程師的交談中,佛里曼了解到,當前行業內的競爭焦點已轉向人工智慧的應用,許多人都在為如何融入這項技術而努力。同時,美國的政策限制使得其對中國科技發展的認知逐漸模糊,可能導致在未來的競爭中處於劣勢。

佛里曼呼籲,人們應認真看待全球化帶來的挑戰,並承認在電信、貿易、移民和氣候變遷等方面,世界已緊密相連。他的觀察和思考為我們提供了對未來科技發展的深刻洞見。

編按:湯馬斯 · 佛里曼是一位猶太裔美國新聞記者、民主黨人、專欄以及書籍作家,並是普利茲新聞獎的三屆獲獎者。他目前擔任《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主要關切國際關係,因提倡以巴和平、阿拉伯世界現代化與全球化而受到矚目,偶而會提及這些議題背後潛藏的危機。他的書從中立、新自由主義的觀點提出國際政治的不同面向。(出處:維基百科)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