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再升級 這次比拚的是「經濟韌性」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5-04-08 11:42

川普發動一場覆蓋廣泛、力度空前的關稅戰,不僅給全球貿易體系帶來了巨大衝擊,也讓本已復雜的中美關係面臨新的嚴峻考驗,對此,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講座教授鄭永年發文表示,中美這次比拚的是「經濟韌性」。
鄭永年日在「大灣區評論」發表文章指出,關稅等激烈手段只是表象,中國要對川普「總體交易觀」進行實事求是地評估。要看到關稅戰的背後的實質,關稅只是美國解決問題的一個臨時的工具——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因為關稅而致富,也沒有一個富裕的國家因為關稅而繼續保持繁榮。同時,既不能相信西方媒體而低估了川普,也不能低估美國社會的活力。
他強調,對美國的反制既不可避免,也是必須的,但中國的目標應當是構造一個具有強大經濟韌性的產業體系——突破核心技術瓶頸、建設強大國內市場、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只有這樣一個產業體系才能使得中國在和美國的長期競爭中不僅立於不敗之地,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和國家的復興。
總體上,川普對亞洲國家稅率最高:其中對中國加 34%,對台灣加 32%關稅,對印尼 32%,對泰國 36%,對越南 46%,對寮國 48%,對柬埔寨實施的稅率最高達 49%;對日本、韓國、印度分別實施 24%、25%、26%。
在歐洲,對歐盟實施 20%,對瑞士 31%,對英國和巴西 10%,非洲大部分國家也是 10%。
經濟學界普遍認為,這是美國歷史上最激進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了,可謂是川普的「大爆炸」和「休克療法」,試圖通過向全球徵收關稅的方式迅速緩解川普所認定的美國面臨的問題。無論對美國還是其他國家,這一政策的影響無疑是爆炸性的。
川普的邏輯是,如果能收取大量關稅,短期內就能增加財政收入,長期而言能夠降低國內所得稅稅率,促使企業回到美國建廠推動美國再工業化。川普因此重申這些「對等關稅」將使「美國工業重生」。他將這一天形容為「解放日」,並稱這是國家命運重新掌握的日子。
美國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預計,川普的這項政策有望替美國帶來 7000 億美元收入,相當於美國 GDP 的 2.3%。這也是川普的這一政策得到美國底層民眾支持的原因。一些民眾將這一政策形容為「必要之惡」(necessary evil)。
中國選擇的是反制。在世界範圍內,人們最為關切的是川普關稅政策對中美關係的影響。在人們的認知中,中美關係不僅僅是經貿關係,中美的互動基本上決定了未來的國際秩序。
鄭永年指出,中美競爭的關鍵依然在技術和經貿領域。而較之任何國家,任何時候,中國更有條件和經驗來作出理性的決策,保持定力,不為外部所干擾,而根據自己的既定路線追求進步。
美國對中國在高科技上「卡脖子」和在經貿上「脫鈎斷鏈」的政策,正如很多人所觀察到的,美國的這種政策反而促成了中國在科技上的自強自立。近年來,中國在所有關鍵的技術領域有大量的投入。有投入就有回報。最近杭州「六小龍」現象表明,中國已經進入了科技引領經濟發展的新階段。
經濟科技領域的內部改革和外部開放的必然結果是一個現代產業體系的形成。中國吸取了此前兩個經濟大國英國和美國在這方面的深刻教訓。一旦意識到中美拚的是經濟的韌性,那麼構造這樣一個現代產業體系必然會成為國家發展下一步的重中之重。
- 華爾街頂尖分析師專欄Joe’s華爾街脈動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