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11車廠價格戰成績出爐!比亞迪去年狂攬7百億利潤居冠 新勢力研發燒錢372億陷困局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2025-04-09 15:30

中國汽車製造商近日陸續公布 2024 年度成績單,包括比亞迪 (002594-CN)(01211-HK) 、吉利汽車 (00175-HK)、長城汽車 (02333-HK)(601633-CN) 在內的 11 家主要車廠全年營收接近 1.9 兆元 (人民幣,下同),歸母淨利總額達 472.44 億元,但業界平均淨利率僅 2.49%,但在這份看似亮眼的成績單背後,分化正在加劇,重量級民營企業狂攬近 700 億利潤,新勢力陣營卻集體陷入巨額虧損泥沼。
在傳統民間車廠,比亞迪、吉利、長城組成的鐵三角展現強大的吸金能力。比亞迪以 7771 億元的營收規模穩居榜首,淨利突破 402 億元,較去年成長 34%,毛利率維持在 19.4% 的產業高點。
吉利去年全年營收 2402 億元,年增 34%,淨利 213.3% 的增幅尤為搶眼,高達 166.32 億元的利潤規模創下歷史新高。長城淨利則年減 80.7% 至 126.92 億元,毛利率攀升至 19.51%。這三家車廠合計貢獻 695.26 億元的淨利,佔 11 家車廠總利潤將近七成。
國營車廠則呈現分化態勢,東風在銷量微降情況下達到轉虧為盈,去年全年淨利 0.58 億元,但營收僅成長 6.9%,廣汽全年營收則年減 16.9%,淨利更暴跌 81.4% 至 8.24 億元,毛利率跌破 10% 關口,兩大國有車廠的表現反映出傳統國企在轉型期的陣痛。
新勢力陣營的業績表現則令人大跌眼鏡。理想以 1445 億元的營收和 80 億元的淨利成為新勢力中唯一獲利的企業,但 20.5% 的毛利率較前一年下滑近兩個百分點。
與華為深度合作的賽力斯去年營收年減 305% 至 1451.76 億元,淨利 59.46 億元成功轉虧為盈。相較之下,蔚來、小鵬、零跑全年淨虧損金額分別達 224 億元、57.9 億元和 28.2 億元,小米汽車更錄得 62 億元的經調整淨虧損。新勢力陣營全年累計虧損額高達 372.1 億元,與重量級民間車廠的獲利形成對比。
研發投入成為各大車廠競爭的核心戰場。10 家揭露數據的車廠去年在研發投入總額達 1500 億元,佔營收比例普遍超過 5%。比亞迪以 531.95 億元的研發投入雄踞榜首,吉利、長城、廣汽緊追在後,研發投入均超過百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蔚來、小鵬等新勢力研發投入強度更高,分別達 130.37 億元和 64.6 億元,佔營收比超過 20%。這種高強度的研發競賽,既為智慧化電動轉型積蓄能量,也加劇企業的資金壓力。
在銷售目標設定上,多數車廠展現樂觀預期。9 家車廠公佈的今年銷售量計畫總計 1588 萬輛,較 2024 年實際交車量成長 35.8%。比亞迪計畫衝擊 550 萬輛,吉利、長城分別設定 250 萬輛和 230 萬輛的目標。
新勢力陣營中,蔚來、小鵬今年目標分別劍指 44 萬輛和 38 萬輛,小米汽車更喊出 35 萬輛的激進目標。
然而,在價格戰持續、原物料成本波動的背景下,上述目標實現的難度不容小覷。
價格戰對產業的重塑效應正在顯現。重量級車廠透過規模經濟和技術降本維持利潤空間,中小品牌則被迫以價換量,導致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坦言:「市場競爭已進入淘汰賽階段,只有掌握核心技術才能活下來。」這種共識推動著車廠在電池技術、智慧駕駛等領域加速佈局,去年產業專利申請量年增 42%,技術創新成為破局關鍵。
此外,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結構性改變同樣值得關注。插電混動車型憑藉高性價比快速搶佔市場,比亞迪 DM-i 系列去年銷量突破 200 萬輛,佔其總銷量的 47%,理想憑藉增程式技術在中高階市場站穩腳步,單車均價突破 30 萬元,而以蔚來、小鵬為代表的純電新勢力則在高階市場與特斯拉展開正面交鋒,ET5、G6 等車型月銷持續過萬。
零跑汽車創辦人兼執行長朱江明則預估,今年汽車銷量將達到 50 萬輛至 60 萬輛,並表示信心很足,該公司管理層還在財報電話會議上稱,將在今年力爭實現全年獲利目標,毛利率目標是 10% 至 11%。
根據已經公佈的今年首季銷量,7 家車廠銷量年增幅度均超過兩位數,呈現出一定增長趨勢,分別是比亞迪、吉利、理想、零跑、蔚來、小鵬、極氪,其中比亞迪銷量破百萬,年增 60% 至 100.08 萬輛。吉利年增 48% 至 70 萬輛。零跑、小鵬一季度銷量均實現年增逾倍的成長表現,分別賣車 8.76、9.4 萬輛,小鵬更年增逾 331%。
廣汽、長城、賽力斯今年首季均呈年減表現,分別交付 37.11、25.68、16.31 萬輛,賽力斯銷量年減 42%,接近腰斬,長城、廣汽則分別年減 7% 跟 9%。
就今年首季年銷目標完成度而言,僅有吉利、小鵬達成年銷目標的 2 成以上,年銷達成率為 26.0%、24.7%,大多車廠還是面臨極大的年銷壓力。
從過去一年各財務方面來看,中國車市內卷得無以復加,而伴隨著今年中國車廠的激烈競爭,中國車廠的獲利能力有望將車市格局進一步分化。
- 瞬息萬變的經濟局勢該怎麼面對?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