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3月CPI今夜揭曉 關稅風暴恐已將Fed逼至牆角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5-04-10 12:10

美國周四 (10 日) 將公佈 3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報告。由於能源和汽油價格的下降,整體 CPI 預計將小幅回落。然而,分析師普遍指出,食品和核心商品的價格壓力仍在持續上升,通膨並未實質緩解。
這項數據發布的時間點頗具敏感性,正值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新一輪關稅政策之際,全球金融市場也在經歷劇烈波動,市場對未來幾個月的通膨路徑和經濟成長預期正經歷深刻重估。
經濟學家預計,3 月 CPI 月增 0.1%,年增率將從 2 月的 2.8% 降至 2.6%。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 CPI 季漲 0.3%,較去年同期上漲 3.0%。儘管整體通膨可能放緩,但核心通膨的韌性仍令市場保持警惕。先鋒集團高級經濟學家喬許赫特表示,市場更關注未來的通膨走勢。
赫特強調,他將專注於商品和服務之間的通膨分化走勢,以判斷關稅的具體影響。過去一年中,商品價格是壓低通膨的主要動力,但最近兩個月出現了明顯反彈,而服務業通膨相對穩定。這項反轉可能源自於企業對未來進口成本上升的預期,因而出現提前採購的行為。
此次 CPI 數據也可能初步反映部分已實施關稅的價格效應。分析師普遍認為,如果川普的新關稅政策持續不變,未來幾個月的通膨壓力將會顯著上升。富國銀行的研究指出,儘管目前關稅的持續時間、傳導路徑以及可能出現的二次效應仍存在不確定性,但其方向性影響非常明確,通膨上行已成為主流預期。
多家機構分析指出,川普的關稅政策正在透過多個路徑共同推升美國的通膨水平,包括直接成本傳導、供應鏈重構、企業定價調整和貨幣政策擾動等。儘管白宮表示加徵關稅的目的是為了平衡貿易逆差,但學界普遍認為,這項策略的經濟代價將主要由普通消費者和企業承擔,並可能加劇「滯脹」風險。
目前,美國對主要貿易夥伴的平均加徵關稅為 10%,對貿易逆差較大的經濟體則加徵更高稅率。若加權平均稅率上升至 20%,預計僅進口品漲價就可能帶動美國個人消費支出 (PCE) 物價指數短期內上升 1.7 至 2.1 個百分點。服裝、電子產品等利潤率較低的消費品尤其容易將成本壓力轉嫁給終端消費者。
同時,關稅政策迫使企業重構供應鏈,進一步推高生產成本。美國企業高度依賴海外原料和中間產品,關稅的增加不僅提高採購價格,也加速了產業鏈的地理重組。這個過程涉及時間、人力和資本等多重成本,最終形成製造業整體成本的上升。耶魯大學的一項研究指出,由供應鏈重構引發的二階通膨效應可能超過直接關稅的初步影響。
企業的定價策略也在強化通膨預期。面對成本壓力,許多本土企業可能選擇漲價以維護利潤,形成「成本推動—價格上漲」的惡性循環。近期衍生性商品市場的交易數據表明,投資人對未來 12 個月的通膨預期已升至 3.5%,而這一數字在年初尚為 2.4%,顯示市場通膨預期的迅速升溫。
在貨幣政策方面,聯準會面臨通膨走高與經濟成長放緩的雙重壓力,陷入是否降息的兩難。如果維持高利率以遏制通膨,可能會進一步打擊製造業與房地產等對融資高度敏感的行業;而若順應市場預期降息,又可能刺激進口價格進一步上漲,加劇輸入型通膨。
目前,掉期市場定價顯示,聯準會 (Fed) 年內將至少降息四次,其中下週緊急降息 25 個基點的機率甚至一度達到約 40%。儘管如此,Fed 官員仍保持謹慎立場。Fed 主席鮑爾上週表示,聯準會正在密切關注關稅可能帶來的更高通膨風險,但尚不打算倉促調整政策。他強調,現階段需要更多的資料驗證,而 Fed 將依賴資料而非預設路徑做出政策決策。
然而,市場對 Fed 干預的期待正在上升。掉期交易數據顯示,投資人預期 2025 年聯準會降息次數已從先前的四次上調至五次以上。道明證券預計,Fed 可能提前至 6 月啟動降息週期,並在 2026 年 5 月前持續每次會議降息。該機構認為,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機率為 50%。
在關稅、通膨和政策博弈的多重壓力下,市場正步入一個高度不確定的周期。投資者、企業與政策制定者都在等待更多數據和市場訊號,以判斷美國經濟是否正走向通膨失控或滯脹困境。接下來的幾份 CPI、生產者物價指數 (PPI) 和就業報告,將成為決定政策路徑的關鍵。
- 華爾街頂尖分析師專欄Joe’s華爾街脈動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