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台股

台灣藥品貿易逆差大 三大製藥公協會籲落實在地生產

鉅亨網記者劉玟妤 台北 2025-04-14 17:41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台灣藥品貿易逆差大 三大製藥公協會籲落實在地生產。(圖:shutterstock)

根據經濟部統計,台灣藥品與醫用化學品 2023 年出口值為 17.8 億美元,而進口值則為 66 億美元,貿易逆差達 48.2 億美元。對此,製藥公會、製藥發展協會與學名藥協會今 (14) 日呼籲,政府應盡快落實在地製造,並強化供應鏈。 

 中、美貿易衝突下,全球供應鏈被迫重構,由全球化逐漸轉向貿易保護主義。藥品製造在全球化幾十年後,各國藥品供應鏈已高度國際化分工 ,原料、製造、包裝常在不同國家進行。 


但近年因地緣政治惡化,歐洲、日本、美國、中國等各國政府都推出鼓勵在地生產、短鏈供應政策。而近期在川普關稅政策壓力下,國際藥廠紛紛宣布在美投資建廠計畫,已公開的包括嬌生 550 億美元、禮來 270 億美元、諾華 230 億美元、默沙東 80 億美元、AZ 35 億美元,呼應美國製造優先政策。 

國際藥廠在台灣目前幾乎沒有直接投資的生產廠,原廠藥仰賴進口輸入,占健保藥費支出達 7 成以上。 

此外,根據經濟部統計,藥品及醫用化學品 2023 年出口值 17.8 億美元,進口值則為 66 億美元,藥品貿易逆差達 48.2 億美元,顯示台灣醫藥品依賴進口程度相當大,製藥公會、製藥發展協會與學名藥協會認為,必須嚴肅面對並提出因應方案。 

製藥公會、製藥發展協會與學名藥協會表示,在 2024 年 11 月 20 日正式預告的健保藥價改革政策,包含「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全民健康保險藥品價格調整作業辦法」修正案,2 項修正法案即充分顯示當前政府鼓勵在地製造、強化供應鏈的精神。 

三大製藥公協會建議,應盡速公告實施 2 項法案,以面對國際經貿情勢瞬變,確保藥品等各面向供應正常,保障國人用藥權益。 

三大製藥公協會進一步提出 3 點因應關稅政策建議,首先為響應賴政府健康台灣與全社會防衛韌性,衛福部醫療韌性計畫希望納入全台社區藥局參與,更應評估將全台藥廠及醫材廠納入整體醫療韌性計畫中,公私協力打造醫療、藥品供應韌性。 

第二,建議政府可加速健保署規劃中的台灣製造化療學名藥 P4P 政策,在以「藥品療效給付為導向」的精神下,因應當前國際環境突顯在地藥品供應鏈韌性的重要。 

同時,應效法歐美日等國家,以政策手段引導國產藥品 (學名藥) 提升療效與品質,並建立醫、病對國產藥品的信心,鼓勵醫院採購,除降低對已過專利的原開發藥廠藥品的依存度,也提升國內藥廠供應能量。 

第三,由於台灣健保藥價是政府單一給付價,因此無法及時反應藥品成本上漲壓力,建議未來若整體的通膨導致生產成本變高,健保署在考量國內製造成本的前提下,請適度件反應於藥價。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