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新經濟理論:規模勝過一切
鉅亨網編譯張祖仁 綜合外電 2025-04-15 19:32

規模夠大就有好處;這是關稅風波的早期結論之一。在政府啟動涵蓋消費性電子產品、網路設備、GPU 和伺服器的臨時徵稅豁免後,投資人一度湧入大型科技公司。
這實際上是在用另一種方式說,大型科技公司可能會沒事,因為投資人也將該產業視為防禦性投資。與此同時,其他產業和企業仍面臨大規模關稅波動。
美國政治的一個特徵就是希望避免在市場上分出贏家和輸家。這句話經常被用作攻擊對手的言辭,聲稱其對經濟不利。
但一個人對產業的偏好可能是另一個人的產業政策。
如果市場被關稅的回應所吞噬,那麼豁免就意味著一切。然而,針對科技業的潛在特殊豁免在周一 (14 日) 引發了上漲,隨後逐漸減弱,最後出現反彈。投資人做出這種困惑反應的部分原因是白宮似乎發出了混亂的訊號。
在對等關稅豁免條款首次公布後,總統在社群媒體貼文中表示「沒有宣布任何關稅『例外』」。他隨後告訴記者,他的目標是鼓勵生產轉移到美國,但補充說,政府必須展現出彈性。
希望獲得白宮援助的科技巨頭也展現出彈性。或者更確切地說,願意支持總統加強國內製造業和投資的議程。
輝達 (NVDA-US) 周一表示,未來 4 年內將在美國建造價值高達 5000 億美元的人工智慧 (AI) 基礎設施。在此之前,蘋果 (AAPL-US)、微軟 (MSFT-US) 和 Meta (META-US) 等其他大型科技公司也承諾在美國投資。
最近幾個交易日的大幅上漲清楚地說明了一件事:在這個不確定的時刻,關稅聲明是股市唯一有意義的催化劑。
大型科技公司也是如此,其數兆美元的市值受到全球供應鏈和遍布全球客戶群的支持。的確,它們的規模和市場影響力可能使這些公司能夠承受任何關稅成本。但人們對一部手機的價格非常熟悉,因此突然提高成品價格會變成一種令人不快的消費體驗。
Wedbush 證券分析師艾夫斯在給客戶的報告中表示,總體而言,令人眼花繚亂的關稅消息「對蘋果以及其他科技公司來說是一個積極的進步」。他說,這為與中國進行某種談判創造了空間,並可能使陷入困境的大型科技公司之間的貿易戰問題得到緩和。
它們對美國科技霸權的重要性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它們太重要了,大到不能倒。它們為股市帶來的價值使得標普指數的其他成分股看起來就像圍繞它們旋轉的太陽系中的小衛星。
但在這個混亂的環境中,最重要的區別不僅僅是規模;而是關稅豁免。
- 華爾街頂尖分析師專欄Joe’s華爾街脈動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