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警告AI恐加劇數位鴻溝:2033年市場將達4.8兆美元
鉅亨網編譯莊閔棻 2025-04-21 16:51

根據聯合國最新發布的報告,到 2033 年,人工智慧(AI)將成為一個價值高達 4.8 兆美元的全球產業,規模堪比目前德國的整體經濟。然而,報告同時警告,若不立即採取行動,AI 技術的快速發展可能會擴大全球數位鴻溝與貧富差距。
這份名為《2025 年技術與創新報告》(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Report 2025)的研究由聯合國貿易和發展組織(UNCTAD)發布,內容指出,全球 AI 資源正加速集中在少數國家與大型企業手中,極需建立更具包容性與公平性的全球治理機制。
AI 權力過度集中,治理體系極待改革
報告指出,全球 40% 的私人 AI 研發投資由僅 100 家企業主導,其中絕大多數企業總部位於美國與中國,反映出 AI 領域高度集中的趨勢。
更令人憂心的是,全球有多達 118 個國家被排除在 AI 治理(AI Governance)的對話之外,其中多數來自所謂的「全球南方」(Global South),也就是開發中國家。這種排除現象正使這些國家在 AI 浪潮中陷入邊緣化,進一步加劇技術與發展不平等。
AI 衝擊就業,但亦帶來轉型契機
報告指出,全球高達 40% 的工作崗位可能受到 AI 技術的影響。雖然 AI 有望促進生產力、創造新產業與新增就業機會,但也可能引發自動化衝擊與就業流失,特別是在仰賴低工資競爭力的國家。
不過,報告也強調,AI 不應僅被視為威脅。若各國政府能加大對於職能再培訓、數位能力提升與就業市場適應力的投入,AI 反而能成為促進新興職位與產業發展的推手。
基礎建設、數據與技能為開發中國家三大關鍵
聯合國報告指出,若想在 AI 時代不被拋在後頭,開發中國家應集中資源於三大 AI 生態系統的核心支柱,包括:
- 基礎建設:投資建設高速網路與大型數據處理中心;
- 數據資源:建立多元與高品質的資料集,避免 AI 偏見並提升公平性;
- 技能培養:發展現代教育體系,強化國民的數位素養與解決問題能力。
這三大關鍵領域的發展,將決定一個國家在 AI 時代中的競爭力與包容性。
呼籲全球合作,共建公平 AI 未來
聯合國強調,全球 AI 治理不能僅靠少數國家或企業引領,必須透過國際合作建構公平共享的未來。報告建議:
- 建立全球共享計算資源平台,讓所有國家都能公平使用 AI 工具與基礎設施;
- 建構透明與問責機制,參考目前流行的 ESG(環境、社會、治理)標準;
- 推動全球性 AI 治理框架,確保 AI 的永續性與責任性發展。
報告最終指出,唯有透過共識與合作,人類社會才能確保 AI 造福所有人,而非只惠及少數。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