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通通訊社23日專訊》內地主要財經報章頭版摘要如下: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李斌就2025年一季度外匯收支形勢答記者問時表示,我國穩步擴大金融市場開放,拓寬跨境投融資渠道,多元化資產配置功能凸顯,境內證券市場對外資吸引力有望繼續增強。國家外匯局持續深化外匯領域改革開放,將繼續出台支持跨境貿易發展、便利跨境投融資的政策措施,助力更好穩外貿穩外資。人社部、財政部、稅務總局三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於延續實施失業保險穩崗惠民政策措施的通知》,支持企業穩定崗位,助力提升職業技能,兜牢失業保障底線。《通知》明確,助力企業穩定崗位。對不裁員少裁員的參保企業繼續實施穩崗返還政策至2025年底,中小微企業按不超過企業及其職工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60%返還、大型企業返還比例不超過30%;社會團體、基金會、社會服務機構、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以單位形式參保的個體工商戶參照實施。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建安街17號,國際氣動和自動化元件研發製造企業SMC研發創新中心項目正處於地基施工階段。「這一項目是SMC在海外最大的研發創新中心,是其全球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為滿足中國新興產業市場發展需求而設立的研發投資項目。」SMC(中國)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該項目總建築面積近3萬平方米,總投資約5億元,計劃於2026年年底前竣工驗收並投入使用。在一季度實現「開門紅」後,多地抓緊部署二季度經濟工作重點,明確進一步聚焦提振內需,加快釋放政策效能。專家表示,接下來擴內需政策會顯著加力,新一批增量政策有望出台,比如提高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額度、加大財政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及進一步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預計二季度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進一步提高。1.3萬億元的超長期特別國債中,8000億元用於更大力度支持「兩重」項目;5000億元用於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其中,3000億元用於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比上年增加1500億元;2000億元用於支持設備更新,比上年增加500億元。2025年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將於4月24日正式開閘。專家預計,超長期特別國債將發揮穩增長、促投資、擴內需的重要作用,今年發行高峰或在5月和8月。最新披露的公募基金2025年一季報顯示,在今年一季度的震蕩行情中,基金強力擁抱科技擁抱創新,騰訊首次成為基金頭號重倉股,寧德時代退居次席,貴州茅台則是第三大重倉股。在基金前五十大重倉股中,僅在A股公司中,信息技術行業的公司多達12家,包括半導體領域的北方華創、海光信息、中芯國際、兆易創新、寒武紀、聖邦股份等,以及蘋果產業鏈龍頭股立訊精密、PCB龍頭公司勝宏科技等。外匯局22日公布的3月銀行結售匯和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數據顯示,一季度外匯市場交易理性有序,跨境資金呈現淨流入;企業、個人等非銀行部門跨境資金淨流入517億美元,處於同期較高水平。4月以來,跨境資金延續淨流入,匯率雙向浮動。國家外匯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李斌表示,今年以來,我國穩步擴大金融市場開放,拓寬跨境投融資渠道,多元化資產配置功能凸顯,境內證券市場對外資吸引力有望繼續增強。一度突破每盎司3500美元的重要整數關口。國內市場方面,價格持續大漲,更引發了期權市場「末日輪」效應。業內人士表示,市場面對如此多的不確定性極難形成穩定預期,短期內公募基金一季報收官:主動權益類基金盈利近五年同期最優
==========================
公募基金一季報已全部披露完畢。在一季度A股震蕩行情大背景下,公募基金展現出強韌性。主動權益類(靈活配置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普通股票型)基金合計實現盈利1246.71億元,為近五年同期盈利最優,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2376.4億元。一季度末,主動權益類基金規模合計3.47萬億元,較2024年末增長約615億元。港股市場一季度則在消費紅利釋放和科技產業升級驅動下迎來結構性行情,公募基金看好港股價值窪地,有的放矢進行增配。(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