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本周演講:捍衛美元體系 達成「美中大協議」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5-04-25 17:10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本周演講:捍衛美元體系 達成「美中大協議」(圖:shutterstock)

做為本周最重要的財經事件之一,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 (Scott Bessent) 於 4 月 23 日在國際金融協會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發表了主旨演講,並接受了提問,他提出的內容也成為近日媒體討論的焦點。

貝森特在演講中強調,當前國際經濟體系存在幾乎隨處可見的「失衡」現象,並提出了一份旨在「再平衡」全球金融體系和重振國際機構的藍圖,並特別提到美中的潛在協議。


貿易失衡與美中關係

貝森特指出,全球貿易中的失衡現象尤其明顯。他認為,幾十年來,歷屆美國政府都錯誤地認為貿易夥伴會主動採取政策來幫助平衡全球經濟,但現實是美國在不公平的貿易體系下長期遭受巨額且持續的貿易逆差。

他強調,這種巨大而持續的失衡不能再繼續下去,這對美國以及長遠來看對其他經濟體都是不可持續的。他明確表示,自川普宣佈關稅政策以來,已有 100 多個國家與美國接觸,表達了參與全球貿易再平衡進程的願望,並對川普關於更公平國際體系的呼籲反應積極。

貝森特特別指出中國需要進行再平衡。他提到,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經濟正從消費驅動轉向製造業依賴增長,如果維持現狀,以製造業出口為主的中國增長模式只會加劇與貿易夥伴之間的失衡。他認為中國目前的經濟模式本質上是透過出口「轉嫁」自身經濟問題,這是一種不可持續的模式,不僅損害中國自身,也對全世界構成風險。

他強調中國必須改變,全世界都知道這一點,而美國願意提供幫助,因為美國自身也需要再平衡。他建議中國可以從削減出口產能開始,轉而支持國內消費者和國內市場,這種轉變將有助於實現急需的全球再平衡。

關於中美關係,貝森特認為美國和中國有機會達成一項「大協議」:美國通過加強製造業來重塑貿易平衡,而中國則減少對出口的依賴,更多地轉向「國內循環」。

他表示,如果中國認真朝這個方向發展,美中就可以合作。然而,他也在問答環節中提到,中國心裡知道需要改變,只是缺乏外部動力和誘因去實施。

國際金融機構的「使命漂移」與改革呼籲

貝森特強調,由布雷頓森林體系催生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和世界銀行 (World Bank) 在國際體系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誕生旨在更好地協調國家利益與國際秩序,從而為不穩定的世界帶來穩定。然而,他認為這兩個機構目前都未能達到應有的標準。他批評它們遭受了「使命漂移」(mission drift),偏離了核心任務,其多重議程和分散目標削弱了執行基本職責的能力。

美國財政部和川普政府致力於維護和擴大美國在全球經濟體系特別是國際金融機構中的領導地位。貝森特表示,美國將進一步發揮影響力和領導力,推動這些機構重新聚焦使命,並要求其管理層和員工為取得實際成果負責。他邀請國際社會加入美國,共同將 IMF 和世界銀行重新聚焦於其核心使命。

他明確指出,「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 並不意味著「美國獨行」(America Alone),恰恰相反,它代表著美國希望與貿易夥伴進行更深入、更尊重的合作。這不是一種退縮,而是美國願意在 IMF 和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中承擔更多責任並發揮更強領導作用的體現,以此恢復國際經濟體系的公平性。只要這些國際組織回歸其初衷並專注於正確的事情,美國將繼續積極參與其中,不僅參與,還要做出改變並贏得成果。

對 IMF 的具體要求

貝森特呼籲,必須讓 IMF 真正回歸其本質。IMF 的核心使命是促進國際貨幣合作、促進國際貿易平衡增長、鼓勵經濟發展以及防止競爭性貨幣貶值等有害政策。然而,他批評 IMF 現在花費過多時間和資源在氣候變化、性別和社會議題上,這些並非 IMF 的職責,這種偏離削弱了其處理核心宏觀經濟問題的能力。

他強調 IMF 必須成為一個「無情說實話」的機構,而不僅僅是對某些成員國如此。他批評 IMF 在一些最應受批評的國家 (特別是那些長期存在貿易順差的國家) 保持沉默,並點名中國長期以來實施扭曲全球經濟、操縱貨幣且不透明的政策,IMF 必須在其核心職權範圍內點名批評這些國家。

他還期望 IMF 對一些債權國不負責任的貸款行為發出警報,並更積極地推動官方雙邊債權人在債務困境早期介入,與借款國協調以縮短債務困境的持續時間。

對世界銀行的具體要求

與 IMF 類似,貝森特認為世界銀行也必須重塑其功能定位,回歸本源。世界銀行集團的使命是幫助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減貧、吸引私人投資、創造私營部門就業機會並減少對外援的依賴。它為支持各國自身的發展重點提供透明、可負擔、長期的融資。

貝森特批評世界銀行在某些方面也偏離了初衷,不應再期待通過華而不實的口號獲得空白支票。他認為,回歸使命時,世界銀行必須更有效率地使用資源,為所有成員國創造切實的價值。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一個關鍵方向是聚焦於改善能源可及性。

他提到「使命 300」計劃值得讚揚,但也強調世界銀行必須進一步回應各國的能源優先事項和實際需求,聚焦於真正能支持經濟增長的可靠技術,而不是盲目追求扭曲的氣候融資指標。他讚揚世界銀行近期取消對核能支持的禁令,並鼓勵銀行推進,向各國提供可負擔、穩定、基礎電力所需的所有技術的平等獲取途徑。

他明確表示,世界銀行應保持技術中立,將「可負擔性」作為能源投資的優先考量。在大多數情況下,這意味著投資於天然氣或其他基於化石燃料的能源項目;在其他情況下,也包括配備儲能或調度系統的可再生能源項目。

美國國內經濟與其他方面

貝森特也提到了美國國內的經濟狀況,強調控制自身財政的重要性。他指出,目前的美國赤字佔 GDP 的 6%,這不是長遠之計。他將貿易逆差歸因於三個關鍵因素:貿易政策、預算赤字和美元匯率。他建議川普將長期赤字控制在 GDP 的 3% 左右,並表示美國的問題不在於收入不足,而在於支出過度。

關於美元的地位,貝森特相信在其有生之年美元將保持世界第一儲備貨幣的地位。他認為維持美元地位的關鍵在於重建對國際機構的信任。

在談到歐洲時,他認為歐洲正處於「復興」的良好機會,但也存在挑戰。他認為應感謝川普,他促使許多歐洲領導人做了過去 26 年未能做到的事:說服德國增加財政支出以提振歐洲經濟。這既是財政刺激,也是分擔歐洲防禦負擔的方式。他強調經濟安全就是國家安全,國家安全就是經濟安全。

最後,在能源問題上,除了之前對世界銀行的要求,貝森特在問答中進一步強調,充足的能源是經濟增長的靈魂。他認為必須幫助各國設計適合其自身的發展節奏,從基礎電力供應開始,先「爬」再「跑」最終「衝刺」。他批評有人仍執迷於幻想,認為可再生能源可以一勞永逸解決問題,但現實是需要穩定的基礎負荷電力,然後再考慮逐步接入其他能源。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