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2億桶!陸原油進口連兩月加速成長 專家:未雨綢繆 為川普變臉做準備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綜合報導 2025-04-30 08:40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原油進口量在經歷 3。月的激增後,4 月持續加速成長,而在關稅戰陰霾下,中國增加石油進口,令西方媒體頗感意外,因一般來講,關稅戰會對中美兩國經濟造成影響,進而導致中國的石油需求下降,進口量下滑。
即便目前國際油價處於近四年低點,市場仍普遍預期中國進口成長將趨於平緩,但實際情況顯示,中國企業正透過大規模採購建構戰略儲備,這一情況凸顯複雜國際局勢下的深層考量。
短期來看,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的不確定性成為主要驅動因素。在美伊核子問題談判陷入僵局之際,阿曼外交消息人士向外界透露,雙方在鈾濃縮標準、制裁解除等核心議題上仍存重大分歧,談判進程料將持續數月之久。
專家認為,若美國最終解除對伊石油出口制裁,中國作為伊朗最大原油買家將面臨價格上浮壓力,當前窗口期的集中採購顯然具有前瞻性佈局意味。
值得關注的是,川普政府近期對委內瑞拉實施的 "二級關稅" 政策,更強化了市場對潛在貿易限制的擔憂——該政策規定任何進口伊朗石油的國家都可能面臨美國加徵關稅的風險。
此外,俄烏衝突的持續發酵同樣牽動能源市場神經。儘管美國總統川普正推動雙方在 4 月底前達成停火協議,但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與普丁的談判立場仍存在根本分歧。
目前,俄羅斯對歐洲的能源出口受阻形成的價格窪地,為中國等亞洲買家提供了難得機會窗口。市場普遍預測,若下半年衝突平息導致西方解除制裁,加上中美關稅戰影響,俄羅斯對中能源出口價格恐將顯著回升。
分析師指出,美國對等關稅政策的 90 天暫緩期,加劇了全球能源市場的觀望。現時油價低迷既包含美國頁岩油增產因素,也反映出市場對貿易摩擦升級的擔憂。一旦美日、美歐等主要經濟體達成關稅協議,國際油價可能快速反彈。在此背景下,中國透過擴大戰略儲備既可鎖定低價採購紅利,又能為潛在貿易環境惡化構築緩衝帶。
分析師還認為,中國能源企業的採購行為本質上是對沖多重不確定性的策略選擇。在美伊核談、俄烏局勢、關稅政策三大變數交織作用下,目前增加儲備既能規避未來供應中斷風險,又可掌握國際油價低位窗口。這種基於長期視野的能源安全佈局,展現中國在複雜國際經貿博弈中的戰略定力與彈性應對能力。
原油期貨價格周二 (29 日) 跌逾 2% 至兩周低點,因投資人準備迎接 OPEC + 增產,並擔心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將打擊全球經濟,進而降低燃料需求。
- 貿易戰再起 新興市場債券還能投資嗎?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