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停電引爆歐洲反思:綠能轉型與資安缺口如何共存?
鉅亨網編譯羅昀玫 2025-05-03 11:00

歐洲伊比利半島在當地 4 月 28 日中午時間,突然爆發大規模停電事件,包含西班牙、葡萄牙、安道爾與法國部分地區陷入黑暗。地鐵癱瘓、機場停擺、醫院緊急切換備用電力,關鍵通訊系統也一度全面中斷。
雖然目前電力已恢復供應,但這一場近年來歐洲最嚴重的大規模停電,傳遞了一個強烈訊息,即「能源安全不僅息息相關,亦常遭低估。」
這不只是石油、天然氣或電力的供應問題,而是牽涉到整個社會的運作方式、經濟的運行機制,甚至關乎民眾的基本生存。家庭、醫療、交通、金融市場與通訊網絡,全都依賴穩定且不中斷的能源流動。

此外,這場大停電也再次提醒全球,能源安全本質上是一種國際課題,顯示歐洲各國在貿易以外,在日常生活所需的能源供應上亦高度相互依賴。
無論是法國南部一場火災、西班牙突如其來的電網振盪,或是里斯本的斷電,彼此都是同一張能源網路的連結點。
即使是看似「局部」的中斷,也會透過緊密連結的基礎設施向外擴散。在地緣政治層面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真正實現「能源安全」。
所謂能源獨立,根本不存在。因此,能源安全必須被視為國家戰略與歐洲乃至全球共同責任。
暴露的脆弱性
目前初步調查顯示,一場發生在法國佩皮尼昂 (Perpignan) 與納博訥 (Narbonne) 之間的高壓電線火災,引發連鎖故障,使西班牙與葡萄牙的電網失去與歐洲大陸電網的連結。西班牙國家電網營運商 Red Electrica 指出,當時系統出現「劇烈震盪」。

本次停電衝擊廣泛,波及多個大城市與重要基礎設施。西班牙的馬德里、巴塞隆納與塞維亞地鐵停駛、交通號誌失靈、通訊中斷。馬德里國際機場也一度陷入癱瘓。里斯本同樣出現交通與通訊問題,醫院則仰賴備用電源維持基本運作。停電也擴及法國南部部分地區。
這突顯了歐洲能源網路的脆弱性。雖然建構統合的歐洲能源市場能帶來效率與永續性,但也使各國穩定性容易受到外在事件牽連。對於能源基礎建設本就較為脆弱的西、葡兩國來說,這次事件勢必引發更深層的辯論:該追求更多自主,還是更進一步整合?
例如,旨在連接伊比利半島與法國的 MidCat 天然氣管線,曾於 2019 年因環保問題與法國反對而取消,雖於 2022 年重新提出,但方向已改為輸送氫能。
疑點與調查
這場歐洲史上最大規模停電發生後不久,外界便質疑是否遭遇網路攻擊。西班牙與葡萄牙情報單位已展開調查是否有敵對勢力利用既有漏洞引發這場危機。
葡萄牙國安單位則表示目前無證據指向網攻,但調查仍在進行中。
西班牙國家資安機構正在評估是否存在網路攻擊可能性,這樣的疑慮並非空穴來風,西班牙過去即曾遭多次來自反對其對烏克蘭、北非及北約立場的駭客攻擊。
一旦確認有外力介入,恐將引發外交與國安上的重大連鎖效應。
政治與經濟衝擊
政治自然是另一個戰場。儘管政府反應算迅速,但民眾普遍不滿資訊混亂、應變不足,這可能在選舉年帶來風險。
西班牙總理桑傑士 (Pedro Sanchez) 立即召開緊急內閣會議並親自視察國家電網控制中心。不過反對黨迅速批評政府能源政策與危機應對失當。
葡萄牙方面也緊急設立跨部會應變小組,強調事故起因「可能源自國外」,但在野左翼仍要求啟動國會調查。尤其葡萄牙即將在 5 月 18 日舉行提前選舉,執政黨正處於不穩時期。
經濟層面則更難估計。初步估計損失數億歐元,零售、製造、交通、旅遊業皆受衝擊。僅西班牙可能就因停電損失 0.5% 的單季 GDP。若未妥善回應,恐打擊外資信心。
長遠啟示,這起事故再次證明,能源「獨立」根本是神話。在現代社會,真正的韌性來自於餘度設計 (Redundancy Design)、基礎建設強化、即時跨國協調。
同時也凸顯再生能源轉型的結構性挑戰,風能與太陽能雖是未來方向,但其間歇性特性需要智慧電網、穩健儲能技術與資安防護作為支撐,而這些不再是附加選項,而是關鍵基礎建設。
最重要的是,能源安全如今已與國家安全密不可分。這次停電,無論起因如何,都揭露現代電網同時面對物理、網路與氣候三重威脅的現實。電力、防禦與國家韌性已無法再被視為分離的議題。
- 震盪期靠它逢低加碼,追求更大本利和!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