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下的香港房地產
台灣銀行家 2025-05-05 07:55
索貝克
香港房產短期難見曙光,失去轉口貿易及關稅優勢,國際企業與資金正加速撤離。人財兩失的趨勢確立,香港房地產跌勢難止。
香港房地產的前景如何?根據戴德梁行於 4 月 8 日發表的報告,看起來沒有多少起色。以 2025 年第一季的商業大樓租金看,比前一季又向下跌了 2.5%,至每月每平方英尺 43.9 港元,相對於 2019 年第一季的歷史高點,整體辦公樓租金累積下跌約 42.2%。戴德梁行預估,在租金已經連續下降 6 季之後,2025 年甲級辦公樓租金仍會繼續面臨下降壓力,2025 全年的租金水準將比前一年再往下調整 7% 至 9%。
另外一個重要指標是辦公樓的空置率。根據香港差餉物業估價署發布的「香港物業報告 2025」指出,2024 年香港整體私人辦公樓空置率較前一年上升至 16.3%,儘管整體私人辦公樓去年落成量較前一年減少約 7.4%,也不影響空置率向上攀升的趨勢。甲級辦公樓方面,2024 年空置率增加至 17.4%,而零售物業在內的私人商業大樓,2024 年平均空置率為 11.8%。比較 2019 年第一季的歷史高點,港島 1.8%、九龍 2.6%,6 年下來惡化的趨勢明顯。花旗銀行發表預測報告,2025 年香港甲級辦公樓的空置率將從 2024 年的 13.3% 上升到 16%。
在住宅方面,仲量聯行報告中指出,未來 4 年香港的房屋供給量過剩,房地產價格的跌勢也將持續。仲量聯行根據過往 20 年的經驗分析,當房地產開發商的住宅供應的 3 年平均量大於同期 3 年平均一手房成交量,平均房價會呈現下跌的狀態,這是 1997 年到 2007 年香港房地產市場的主軸,期間房地產價格指數下跌 12.3%;當住宅供應的 3 年平均量,小於同期 3 年平均一手房成交量,期間房地產價格就會上漲,2008 年到 2017 年的房地產成交價格上漲 200%,就是香港房地產行情變動的規律。
仲量聯行進一步指出,中國房地產開發商於 2018 年至 2020 年跟香港政府投標住宅用地的比例是 52.3%,到了 2021 年至 2023 年變成 14.3%,換言之,在中國房地產 2021 年見到歷史頂部之後,中國房地產開發商在香港的存在感就急速下降。同時期香港五大地產商,長實地產、恆基地產、新鴻基地產、新世界地產、信合置業參與香港政府年度地皮拍賣的得標比率又從 2018 至 2020 年的 41.9% 回升到 2021 至 2023 年的 61.4%。目前來看,第一季香港房屋買賣成交 12,200 戶,比去年同期上升 24%,但是平均價格下跌 1.7%。原本年初估計 2025 年香港房地產成交價格可以比去年上升 5%,現在加上美中貿易戰的變數,到 2025 年底價格指數能夠維持不跌,已經是非常強勢的表現。
儘管川普政府第一個任期已經打響美中貿易戰,但是到川普 1.0 結束的 2021 年,香港美國商會的會員調查仍然顯示,絕大部分的會員並沒有想縮減香港的投資,到了 2023 年才因為動態清零的封控政策,使得 25% 的在港美商決定縮減自己在香港與中國的投資。終於到了 2025 年,67% 的在港美商認為未來一年的美中關係一定會轉壞,並且有超過 3 成的在港美商暫停投資香港與中國;在港的歐洲商會調查也是類似的結果,2022 年開始表示動態清零政策會使國際人才出走,到了 2024 年也開始有 55% 保守看待未來在港歐洲企業的獲利狀況。調查亦顯示歐美企業撤離香港是正在進行的動作,香港的辦公大樓會出現一些空置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
美國駐香港總領事館於 2021 年 2 月 25 日賣出,接手的香港恆隆地產,得標價 3.3 億美元。事隔 4 年驀然回首,2021 年上半年正好是中國房地產價格見頂回落的時間點;4 年後,中國被美國加了好幾樣關稅,由於香港與澳門並沒有被區別對待,在這個過程中,歐美企業一定是往外撤離香港的,不論是辦公室大樓的需求,還是外派人員的房屋租賃需求,香港的房地產價格與租金水準要回到過往熱絡的市況,顯然不容易。
香港作為世界金融中心,依靠的不外乎 3 樣:外資、金融業、轉口貿易。解釋過外資後,金融業的狀況也不好。根據香港交易所的統計,2024 年香港又有 40 家券商關門,這是香港證券商連續第 3 年出現數目減少的狀況,原因是新股上市的案件比以前少,以及香港股市的平均日成交量不如過往,這也導致了丹麥盛寶銀行、加拿大安大略省教師退休基金、索羅斯家族基金等在香港的辦公室直接關門撤退。對資產管理公司來說,辦公室的關門意味著大額投資資金從當地市場撤出。
至於最後一樣的轉口貿易,4 月 9 日以後美國對中國開徵的各種高額關稅,並沒有區分香港與中國,因此香港所謂的高度自治,未來不再擁有關稅優勢吸引各國在此進行轉口貿易,沒有轉口貿易的香港,就不會再有因為貿易而需要的交易資金。回頭再看香港房地產行情,在可預見的未來,人財兩失的趨勢持續,香港辦公樓與住宅的空置率與租金走勢,不會有好轉的可能。(本文作者為資深金融專家)
來源:《台灣銀行家》185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台灣銀行家》
- 現在進場跟風AI股太晚了嗎?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