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黃仁勳憂失中國AI市場 分析師:目光放得不夠遠

鉅亨網編譯陳又嘉 2025-05-09 06:10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黃仁勳憂中國AI禁令成損失,分析師則認為應放眼長期(圖:Shutterstock)

據《MarketWatch》周四 (8 日) 報導,隨著美國對中國銷售限制日益嚴格,輝達 (Nvidia)(NVDA-US) 擔心將錯失這個人工智慧 (AI) 需求快速成長的市場。不過,一位分析師指出,該公司在其他國際市場的成長潛力仍充足,長遠來看並無大礙。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周二表示,無法向中國銷售產品將是「巨大的損失」,他預估中國 AI 市場在未來幾年內將達 500 億美元。


他談到,「我們只能保持靈活度。」此前,輝達為因應美國出口管制、特別設計供中國使用的 H20 晶片,已在 4 月遭川普政府禁止銷售。黃仁勳補充道,「無論政府的政策如何,只要是符合國家最大利益,我們都會支持。」

不過,研究機構 Radio Free Mobile 創辦人 Richard Windsor 周四在一份報告中指出,黃仁勳對中國市場的看法「不夠長遠」。他表示,中國在晶片技術方面仍將落後美國多年,不太可能迎頭趕上,成為其他國家的可信供應者。

Windsor 指出,儘管輝達和其他西方晶片業者可能會失去中國市場的銷售額,但他們可望在其他國家市場中擴大市占,只是這需要更長時間才會看到回報。

他表示,「即使黃仁勳一向以目光遠大著稱,但這次他過於專注於短期損失,我認為美國與西方企業在中國損失的,最終會從其他市場賺回來。」

隨著美國與其他西方國家限制先進晶片製造設備的輸出,中國已投入數十億美元推動自製半導體技術。Windsor 認為,這讓中國下定決心不再依賴外國技術,「因此,不論輝達未來是否被限制,我懷疑中國本來就打算不再購買輝達、超微 (Advanced Micro Devices)(AMD-US) 等非中國公司的資料中心晶片。」

他補充稱,中國目前已有至少 12 座專為生產 7 奈米晶片的晶圓廠正在興建中。華為、中芯國際等中國本土企業,也正在參考台積電 (TSM-US) 與英特爾 (Intel)(INTC-US) 的技術,自行研發晶片製程。

然而,儘管中國政府目前為了「國家安全」補貼 7 奈米晶片的生產,但 Windsor 認為這樣的補貼在經濟低迷、人口結構不利、債務龐大與房地產市場惡化的情況下,終究難以持續。

他指出,即使中國已能在缺乏極紫外光 (EUV) 技術情況下製造出 7 奈米晶片,但仍面臨「更複雜的製造流程及更低的產量。」換言之,使用 4 奈米或更先進製程的中國製晶片成本將高於輝達與超微的產品。

因此,美中以外的其他國家在採購晶片時,將會「更容易做出選擇」,因為中國製晶片既昂貴,又伴隨與政府合作的繁複手續,吸引力更低。

Windsor 寫道,「我認為中國要實現 EUV 的成熟應用還需要十年或更久,所以我認為這種競爭不會很快逆轉,甚至永遠不會逆轉。」

「因此,西方的晶片將更便宜,因為採用更先進的技術,對第三國買家而言將是更好的選擇。」

輝達股價周三收漲 3%,尾盤一度上揚,因有報導稱川普政府不打算實施拜登政府擬定的 AI 擴散規則 (AI Diffusion Rule),該規則將限制先進晶片出口至其他國家。據《彭博》報導,川普正研擬自己的半導體出口限制,但尚未做出最終決定。

在美國商務部證實將制定自身政策後,輝達於 X 平台發表聲明稱,「我們歡迎政府在 AI 政策上的領導與新方向。隨著 AI 擴散規則的撤銷,美國將迎來百年一遇的產業革命機會,創造高薪美國就業、建立由美國供應的新基礎建設,並緩解貿易赤字。」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