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經濟穩健前行:人均GDP居東南亞第三 增長前景面臨挑戰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5-05-12 14:20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 (IMF) 本月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馬來西亞經濟在複雜的全球環境中展現出穩健的韌性。其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GDP) 方面持續保持在東南亞區域的前列地位,顯示出作為中高收入國家的經濟實力。然而,全球性的挑戰如貿易緊張局勢以及國內推進的關鍵改革,正影響著其短期增長預期並考驗著經濟的適應能力。
人均 GDP 表現
根據 IMF 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馬來西亞在 2025 年的人均 GDP 預計為 14223 美元 (約 61299 令吉)。這一數據使得馬來西亞在全球排名中位列第 71 位,並在東南亞區域內位居第三名。儘管馬來西亞的人均 GDP 略低於全球平均水準的 14450 美元,但在東南亞區域的表現則顯著領先於多個主要經濟體。
區域內的排名顯示,新加坡以高達 93956 美元的人均 GDP 遙遙領先,不僅位居東南亞榜首,更在全球排名中高居第四位,超越了許多傳統的歐美已開發國家。汶萊則以人均 GDP 37023 美元位居第二名,全球排名第 35 位。緊隨其後的是馬來西亞。
從更廣闊的全球視角看,雖然盧森堡、瑞士和愛爾蘭這些人口較少的高度發達經濟體位居全球人均 GDP 前列,而英國、法國、義大利等傳統強國已跌出全球前 20 名,與其他亞洲大國的比較也凸顯了馬來西亞的相對優勢。例如,中國的人均 GDP 在 2025 年預計為 13873 美元,全球排名第 73 位,這一數字僅略微低於馬來西亞。而印度的人均 GDP 則為 2937 美元,排名第 141 位,這反映出中國和印度在人均收入水準上與馬來西亞存在的較大差距。
經濟增長預測:面臨下調與國內韌性
儘管人均 GDP 數據顯示了穩定的結構性地位,馬來西亞的短期經濟增長前景正受到全球逆風的影響。IMF 在其 2025 年 4 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已將馬來西亞 2025 年的實際 GDP 增長預測從 1 月份的 4.7% 下調至 4.1%,這與其對區域內更廣泛的預測下調趨勢一致。
IMF 對馬來西亞 2026 年的增長預測則為 3.8%。在 IMF 下調其預測之前,至少有 18 家研究機構已經將他們對馬來西亞 2025 年的 GDP 增長預測下調至官方預測範圍 (4.5% 至 5.5%) 之下,中位數為 4%。
增長預測面臨下調的一個主要因素是全球貿易緊張局勢的加劇,特別是美國實施的基於貿易逆差的對等關稅。馬來西亞總理兼財政部長安華可能會在 5 月 5 日的國會特別會議上提供新的指導,甚至可能將官方的 2025 年經濟增長預測下調至接近 4%。
這次特別會議旨在討論美國關稅的影響,協調短期和中期應對措施,並審查相關的產業政策和長期規劃。馬來西亞國家銀行總裁拿督斯里阿都拉希德加福爾也承認美國關稅對全球增長和貿易造成了比預期更大的影響。
儘管面臨這些挑戰,馬來西亞經濟也展現出國內韌性。國家銀行指出,經濟仍在享受工資上漲和低失業率帶來的強勁消費,並且現有的本地和外國投資仍在持續產生動力。
IMF 也觀察到,在全球通膨壓力、地緣政治緊張及綠色轉型持續推進的背景下,東南亞部分國家表現出較強的經濟韌性。特別是像馬來西亞這樣具備出口能力與製造基礎的中型經濟體,被認為有望在未來持續吸引新的投資,並保持其經濟增長的動能。
關於最新的經濟數據,馬來西亞於 4 月 18 日發布的 2025 年第一季 GDP 初步數據顯示經濟增長可能放緩至 4.4%,低於 2024 年第四季的 5% 和 2024 年全年 5.1% 的增長率。實際的第一季 GDP 數據將於 5 月 16 日發布。
然而,也有分析認為最終的第一季 GDP 數據可能會高於初步預期。一些機構如 Kenanga Investment Bank Research 預計第一季 GDP 會超出初步估計,並預期由於 90 天關稅暫停帶來的先行活動,第二季可能會出現前期增長,這將部分緩衝 2025 年下半年的潛在放緩。他們維持 4.8% 的增長預測,但也提示若貿易緊張局勢持續和升級,增長可能下調 0.3 至 0.5 個百分點。
- 《Joe’s華爾街脈動》讀者意見募集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