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關稅休兵 釀新一波搶運潮
鉅亨網編譯羅昀玫 2025-05-14 11:00

《Marketwatch》報導,在美中貿易戰暫時降溫之際,兩國企業正加緊出貨,全球貨櫃航運可能迎來今年第二波搶運潮。分析指出,雙方暫停新一輪加徵關稅 90 天,將促使進出口業者趁機「前置備貨」,導致貨量激增,尤其美西港口恐面臨提前到來的貨運高峰。
根據協議內容,美方已將對中國商品的加徵關稅自 145% 下調至 30%,中方也同步將對美國商品的報復性關稅降至 10%。儘管此舉尚未正式終結貿易衝突,但市場情緒明顯改善,美股週一暴漲,那指正式脫離熊市區間;相對地,避險資產如黃金則表現疲弱。
業界分析指出,受惠於美中貿易暫時降溫與前置出貨需求增加,北美航線出貨動能回升,帶動美西及美東航線運價溫和上行。而歐洲航線價格相對疲弱。
Brandywine Global 投資經理 Tracy Chen 指出:「這並非真正的美中和解,而是雙方為避免經濟封鎖所採取的風險控管。」她認為,此舉有助降低美國經濟衰退風險,但也可能刺激企業搶在期限內大量備貨。
數據顯示,從中國出發駛向美國的貨櫃船數量,在 4 月底一度下滑至約 41 艘,近期則已回升至 51 艘。市場人士預測,這波回暖可能延續至 8 月 10 日暫停加稅期結束前,形成年內第二次「前置出貨潮」。
太平洋商船協會 (PMSA) 主席 Mike Jacob 表示,隨著美中關稅緩和,洛杉磯、長灘、奧克蘭與西雅圖等主要港口可能面臨突如其來的貨量回流。
Jacob 說:「我們知道需求會回來,但現在無法預測其規模與時間,只知道它將帶來混亂。」他並補充,目前部分船隻與貨櫃設備已轉往歐洲或拉美地區,物流重新調配將是一大挑戰。
此外,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 (Scott Bessent) 在日內瓦記者會上強調,雙方並未尋求脫鉤,30% 關稅為「底線」而非終點,未來仍保留調整空間。市場普遍關注,該協議是否可能為今年內達成更長期貿易緩解鋪路。
Oxford Economics 經濟學家 Grace Zwemmer 則指出,如果中國出口回升,將有助穩定供應鏈,特別是在返校季與年終購物旺季前夕。然而,她提醒,此次暫緩僅限 90 天,貿易談判仍充滿不確定性。
Chen 表示:「我們會持續看到美中之間的貿易往來,但要指望這 90 天能帶來順利的協議,恐怕太過樂觀。」
- 《Joe’s華爾街脈動》讀者意見募集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