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談判促進市場回暖,科技與航運業迎來新機遇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5-05-14 13:00
美中貿易談判推動市場回暖,科技合作與航運業迎新機遇
美國前財長桑默斯對於美中貿易談判的進展表示讚賞,認為美國在達成協議過程中展現出務實的態度,尤其是現任財長貝森特的談判成果,這一策略不僅促進了美股上漲,也為美國經濟帶來正面影響[1]。隨著關稅政策的緩和,市場情緒逐漸回暖,法人看好美國及其他主要市場將重回2025年前的榮景,特別看好中小型股及投資等級債券的表現[2]。然而,儘管中國出口可能在短期內激增,美國對中國商品的額外關稅仍需持續關注,顯示出未來貿易政策的複雜性與不確定性。
美國白宮人工智慧政策負責人David Sacks指出,無需對AI晶片出口施加限制,反而應加強與可信盟友的科技合作,這一政策轉變可能促進創新並減少對中國技術的依賴[3]。同時,中國向四家稀土製造商發放出口許可證,顯示其在全球稀土市場的主導地位,這對於美國企業尤其是福斯汽車的供應鏈穩定至關重要[4]。這些動態反映出全球科技與資源供應鏈的複雜性,未來市場將面臨更大的競爭與合作挑戰。
在美中貿易戰暫時降溫的背景下,全球航運市場即將迎來新一波搶運潮,因為美方將對中國商品的加徵關稅大幅下調,這將刺激北美航線的出貨動能回升,運價上升有助於降低美國經濟衰退風險[5]。不過,亞洲股市的反彈卻引發高盛的警告,指出經濟成長前景仍面臨挑戰,且獲利成長預期已下調,建議投資人採取防禦性策略,特別是在地緣政治風險和企業獲利修復不如預期的情況下,市場情緒的樂觀與獲利現實之間的背離可能導致劇烈調整[6]。因此,投資者需謹慎評估市場動態,聚焦於中國及日本市場的防禦性標的。
鴻海 (2317-TW) 預計今日公布2025年第一季財報,淨利年增72%達378億元,主要受惠於AI伺服器需求,顯示出科技產業的強勁成長潛力[7]。同時,美國消費技術協會執行長呼籲實施「零關稅」政策,旨在擴大美國出口機會,並降低進口商品價格,這將進一步促進高科技產業的發展[8]。隨著全球貿易環境的變化,企業需靈活應對政策調整,以把握市場機遇。
科技與金融企業靈活應對市場波動,重塑投資策略與新興服務模式
中信金 (2891-TW) 於股東常會前發布年報,明確提出2025年四大營業策略,旨在應對日益嚴峻的股債匯波動風險,並強調將根據產業狀況調整投資組合,特別是加碼防禦型產業債券,以提升風險管理能力[9]。同時,京東集團 (09618-HK) 在第一季展現出強勁的營收和利潤表現,儘管新業務虧損達13億人民幣,但市場對其外賣業務的成長潛力仍持樂觀態度[10]。這些動向顯示出金融與科技企業在面對市場波動時,均採取靈活應對策略,並持續尋求增長動能,反映出市場對於穩健經營及創新轉型的高度期待。
輝達 (NVDA-US) 執行長黃仁勳的到來及美國撤銷 AI 晶片禁令,讓伺服器代工廠如廣達 (2382-TW) 和緯創 (3231-TW) 股價表現強勁,顯示市場對 AI 相關產業的熱情持續升溫[11]。此外,中信金 (2891-TW) 的股東結構發生變化,兩家外資淡出,取而代之的是高股息ETF的崛起,顯示本土資金對於穩定收益的偏好日益增強[12]。這一系列變化反映出市場對於科技創新與穩定收益的雙重需求,未來投資者需密切關注這些趨勢對台股的影響。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