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熊市影響全球市場,新台幣強勢壓力科技業,鴻海業績亮眼顯示成長潛力
鉅亨網新聞中心
美元熊市來臨,新台幣強勢影響科技業,鴻海業績亮眼或成未來增長動力
美元反彈被視為短暫現象,Exante Data 創辦人 Jens Nordvig 指出美元的長期熊市才剛開始,機構投資者正在重新調整資產配置,建議增持歐元和黃金以應對美元弱勢[1]。此外,新台幣的強勢升值對台灣科技業造成壓力,特別是半導體及零組件公司面臨利潤率下滑的風險,因美元貶值影響以美元計價的營收,而成本多以新台幣計算,導致利潤波動性加大[2]。若台幣持續強勢,可能促使製造業外移,進一步削弱台灣科技業的國際競爭力,顯示出全球資金流向及匯率變動對市場的深遠影響。
在外匯市場中,新台幣顯示出顯著的波動性,今日收於30.284元,較昨日回升1.71角,成交量達13.37億美元,顯示市場對於匯率的敏感度提升[3]。同時,韓元也因美韓高層就匯率問題展開討論而上漲超過1%,美元兌韓元報1401.13,顯示出市場對於兩國貿易政策的期待[4]。在全球經濟環境中,美國非農就業數據穩健及通膨穩定,為各國貨幣提供了支撐,市場普遍關注貿易談判的進展,這將影響未來的匯率走勢及股市表現。
中國股市因美中關稅戰緩和而全線上漲,滬指重回3,400點,受益於中國政府將對美國進口商品的加徵關稅從34%降至10%[5],此舉旨在促進雙方經貿合作,並穩定市場情緒,尤其是保險、券商及銀行類股表現強勁。與此同時,巴西總統魯拉在訪華期間強調深化與中國的關係,並簽署超過30項合作協定,顯示出拉美國家對於中美貿易緊張局勢的應對策略,並期待中國在巴西的投資超過45億美元[6]。這些動向不僅反映出全球貿易格局的變化,也顯示出新興市場在多邊主義及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方面的共同立場,未來可能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鴻海 (2317-TW) 第一季稅後淨利年增91%達421.2億元,顯示出強勁的市場需求和業務增長,尤其是AI伺服器業務的貢獻顯著[7]。同時,美中貿易緊張局勢的緩解促使美國客戶急於補貨,物流需求激增,預示著航運價格將持續上漲,這對出口企業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8]。在此背景下,企業需加速多元化策略,以應對不確定的政策環境和市場變化,未來的成長潛力仍需持續觀察。
台灣企業強勁增長,電動車與AI技術成為市場焦點
廣達 (2382-TW) 在法說會中透露,AI伺服器的營收比重將在全年達到70%,顯示出其在伺服器市場的強勁增長潛力,並計劃加大對下一代GB300的研發投入,儘管這可能壓縮營益率[9]。相對而言,鴻海 (2317-TW) 也因匯率波動將全年營收從強勁成長下調至顯著成長,董事長劉揚偉強調需對全球供應鏈變數保持謹慎,儘管雲端網路及AI伺服器需求仍持續增長[10]。這反映出在全球科技需求上升的背景下,台灣企業在AI及雲端技術領域的競爭力正逐步提升,未來將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寧德時代 (300750-CN) 即將在香港交易所上市,計劃以263港元的價格募資46億美元,成為2025年最大IPO,顯示市場對電動車供應鏈的強勁需求[11]。與此同時,廣達 (2382-TW) 在第一季獲利年增超過60%,主要受伺服器需求旺盛及AI伺服器營收激增的推動,顯示科技產業的持續成長[12]。這兩者的發展趨勢反映出全球對於電動車及AI技術的重視,未來將進一步推動相關產業的投資熱潮。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波段回檔股
#極短線弱勢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