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突然狂買黃金600公噸 背後藏什麼警訊?
鉅亨網編譯羅昀玫

《MarketWatch》報導,根據世界黃金協會最新數據,美國在 2025 年前兩個月悄然自倫敦與瑞士進口逾 600 公噸黃金,約為美國最大金庫所在地諾克斯堡 (Fort Knox) 官方儲金的 13%。此舉引發市場關注,是否意味著美國正提前應對全球金融系統潛在的重置風險。
儘管主流金融機構將此解釋為「避稅或貿易關稅前的囤貨行為」,但包括資深投資人與對沖基金分析師在內的觀察人士普遍認為,實體黃金大量移動至美國境內,背後可能有更深層的貨幣與地緣政治考量。
全球央行持續增持 黃金回歸主權資產核心
2024 年,全球央行累計購買 1,062 公噸黃金,連續第三年創下歷史新高。中國與俄羅斯兩大地緣戰略對手,在過去 20 年中大規模增持黃金儲備,引發市場對新一輪「貨幣重組」的預期升溫。
上週,中國更開放境內企業可將持有的外匯 (特別是美元) 轉換為實體黃金。中國目前約持有 7,840 億美元美債,若僅兌換其中 10%,所對應的黃金量已相當於美國官方儲金的 8%。

同時,美國傳出川普政府正在考慮重新審核 Fort Knox 的實際庫存,引發市場對美國貨幣體系的疑慮。
「全球貨幣重置」成市場隱憂
分析人士指出,當國家債務進入不可持續階段、貨幣超發無解時,歷史上常見的解法就是「全球貨幣重置 (Global Reset)」。
橋水基金創始人達利奧 (Ray Dalio) 便在其著作《大債危機: 橋水基金應對債務危機的原則》中指出,這是長債務週期終點的典型表現。
目前「布列敦森林體系」已運行 81 年,遠超歷史平均的 50–75 年週期,市場對於貨幣體系調整的討論日益頻繁。
分析認為,黃金之所以重新成為焦點,正是因為其在歷史上多次於危機中扮演「重定價標準」的關鍵角色。
投資建議:黃金與現金雙配置
面對高度不確定的貨幣環境,市場專家建議投資人重新檢視資產組合配置。儘管科技股與債券仍具成長潛力,但若忽視黃金等「實體資產」,將在系統性風險來臨時暴露於高度波動。
川普近期在 Truth Social 上強調「黃金法則」:誰擁有黃金,誰就能制定規則。而波克夏 · 海瑟威 (Berkshire Hathaway) 掌門人巴菲特則持有約 3,500 億美元現金儲備,明言「等待完美進場時機」。兩位市場重要聲音均不約而同展現防禦姿態。
當資產價格高估、貨幣信任基礎動搖時,手握黃金與現金,可能是應對金融動盪最務實的策略。對投資人而言,這不僅是資產防禦,更是面對未來變局時的一道底線保險。
黃金價格週四 (15 日) 反彈逾 1%,主因美元走弱、美國經濟數據疲軟,以及俄羅斯總統普丁缺席在土耳其舉行的俄烏和談,激發市場避險情緒。
紐約黃金期貨上漲 1.2%,收報每盎司 3226.6 美元;現貨金則上漲 1.3%,報每盎司 3218.89 美元,盤中一度觸及逾一個月低點後強勢回升。
- 《Joe’s華爾街脈動》讀者意見募集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