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4月進口物價意外上揚 關稅效應恐推升通膨壓力
鉅亨網編譯段智恆

美國 4 月進口物價出現意外上升,儘管燃料價格持續下滑,但資本財價格大漲抵銷了能源商品的跌幅。美國勞工部勞工統計局 (BLS) 周五 (16 日) 公布的數據顯示,4 月進口物價月增 0.1%,扭轉 3 月下滑 0.4% 的趨勢,顯示進口成本壓力尚未完全消退。
市場原先預期在能源價格走低帶動下,4 月進口物價將下滑 0.4%,但結果大幅偏離預期。過去 12 個月來,美國進口物價僅微幅上漲 0.1%。這項數據排除關稅影響,但在美國總統川普祭出大規模關稅政策後,市場普遍預期今年年中起,相關進口成本壓力將逐漸反映在通膨數據中。
本周稍早公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與生產者物價指數 (PPI) 均顯示 4 月通膨壓力趨緩,但經濟學家預期,隨著進口物價回升及關稅效應發酵,下半年通膨可能再度面臨上行風險。
聯準會 (Fed) 主席鮑爾本周四警告,全球經濟可能進入供應衝擊頻繁且更具持續性的階段,這將對經濟和央行政策帶來艱鉅挑戰。市場普遍認為,Fed 最快可能在 9 月或 12 月重新啟動降息,以因應經濟成長放緩與政策調整需求。
從細項來看,4 月進口燃料價格下降 2.6%,為連續第二個月下跌,但降幅較 3 月的 3.4% 有所收斂。食品價格持平,連續兩個月變動不大。不含燃料和食品的核心進口物價則大幅上漲 0.5%,創下今年來最大單月漲幅,前一月則小幅下跌 0.1%。過去 12 個月來,核心進口物價年增 0.8%。
其中,資本財進口價格大幅上漲 0.6%,消費品 (不含汽車) 價格上漲 0.3%,汽車、零件及引擎進口價格也上漲 0.2%。這反映出即便整體需求成長放緩,部分產業進口成本依然居高不下。
此外,美元疲軟也推升了進口物價的堅挺。受到川普強硬貿易政策衝擊,美元兌一籃子主要貨幣的貿易加權指數今年來已下跌約 5.1%,其中大部分跌幅集中在 4 月,進一步拉抬了以美元計價的進口商品成本。
- 《Joe’s華爾街脈動》讀者意見募集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