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台股

臺銀董座凌忠嫄:前4月稅前盈餘69億元 5月獲利回穩 匯損將持續動態調節

鉅亨網記者張韶雯 台北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臺灣銀行今 (20) 日舉行 126 周年行慶大會,臺灣金控暨臺灣銀行董事長凌忠嫄指出,臺銀去年表現穩健,稅前盈餘 321 億元,加計公教人員優存利息負擔 100 億元的話,其實是 421 億元,堪稱公股銀第一,表現「好得不得了」。今年川普關稅及股匯震盪衝擊投資收益,前 4 月稅前盈餘 69 億元,預期 5 月逐步回穩,匯損只是帳面上的呈現,將持續「動態調節」,克服新台幣升值帶來的匯損。

凌忠嫄到任不到一年,她坦言,在推動臺銀的創新和發展時,確實面臨著 4 點營運上的限制。首先身為官股銀行,預算受到政府監督,這導致在爭取經費和運用預算時,面臨嚴格的限制和繁瑣的程序,比如提議低於 8000 萬的專案,已是有限度的彈性使用,仍需先報送財政部,因缺乏彈性,多少影響臺銀在應對市場變化的速度。

其次是人力和薪資限制,凌忠嫄表示,臺銀員工的薪資待遇與民營同業相比,存在一段差距,這使得招募和留住人才面臨很大的問題,這反映在近年的招考報名人數顯著下降,使錄取競爭變低,也相對會影響招才的品質。比如雖然有 8000 多名同仁,但資訊部門等關鍵領域的人力與大型民營同業相比仍顯不足。



再來是身為公股機構受到許多體制和法規的嚴格管理。除了預算限制,還有如集中度管理等各類規定,且在政策性任務上負擔較重。這些規定有時會限制其業務發展和應變能力,如需承作不賺錢的政策性任務,如公務員優存負擔。

第四是制度缺乏彈性的激勵機制,同仁在銷售跨子公司產品(如證券、保險)時幾乎沒有獎金,儘管同仁非常努力並表現出色,但缺乏足夠的獎勵措施,影響推動業務的動能。

凌忠嫄特別提到的是,新台幣升值對子公司臺銀人壽的影響較大,每升值 1 元,可能導致近新台幣 20 億元的損失,且這種影響速度很快。這也凸顯了透過各項措施進行風險管理和提升整體營運表現的重要性。

臺銀採取的因應措施是,首先財務部門會密切關注市場變化,包括匯率、利率及股市等狀況,以根據市場變化進行投資部位的動態調節,包括考慮將資產放在影響當期損益的損益表項目(P/L),還是放在影響淨值但不影響當期損益的其他綜合損益(OCI)項目。

再來是透過避險措施降低匯率風險,臺銀人壽等子公司會運用避險操作來管理匯率風險。凌忠嫄指出,但避險的成本有時會很高,可能反而會影響獲利。此外召開會議應對並規劃對策,當面對市場劇烈變化,如三月份的股匯市反轉,會「及早做一些因應」,並討論如何進行配置調整。

雖然匯率波動可能造成帳面上的評價損失,但機構的核心業務,如利息收入和手續費收入等,並未減少。此外,臺灣銀行也會利用其廣大通路,協助臺銀人壽銷售產品,藉此增加現金流和營收。這有助於提升整體的財務韌性,更能應對外部環境如匯率波動帶來的衝擊。

凌忠嫄強調,匯率變動造成的評價損失通常是「未實現」的帳面數字。儘管帳面上看起來獲利受到影響,例如三月因評價損失導致單月稅前盈餘較低,但並非實際的現金損失,且當市場回穩時,這些評價損失也可能回沖。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