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寧德時代赴港IPO連兩天攀漲 為何將9成募得資金投往歐洲?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寧德時代赴港IPO連兩天攀漲 為何將9成募得資金投往歐洲? (圖:Shutterstock)

寧德時代 (03750-HK)(300750-CN) 周二 (20 日) 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成為今年全球規模最大的 IPO 計畫。此次港股上市不僅刷新企業融資紀錄,更因其將約九成募資投向歐洲市場引發全球關注。作為全球動力電池龍頭企業,此舉標誌著中國新能源產業全球化佈局進入新階段。

根據招股書,寧德時代此次全球發售籌資總額達 356.57 億港元,行使超額配售權後增至 410 億港元。這筆金額不僅創下港股近四年最大 IPO 紀錄,更吸引 23 家基石投資人參與認購,包括中東主權基金科威特投資局、中石化 (香港) 及高瓴資本等機構,鎖定期達半年。值得關注的是,國際配售部分佔比高達 97.5%,僅 7.5% 面向散戶,顯示法人機構對寧德時代的公司策略方向的高度認可。


中國《財經》雜誌報導,九成募資投向匈牙利專案成為此次上市最受矚目焦點。依照規劃,寧德時代將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基地分三期建設年產 100GW/h 的電池生產線,其中頭兩期合計 72GW/h 產能已啟動建設。該項目總投資額約 73 億歐元,其中首期投資 27 億歐元,預計 2025 年投產。

寧德時代管理層透露,歐洲本地化生產不僅能規避貿易壁壘,更能縮短對歐洲車廠的交付半徑,從中國出口的運輸時間將從 40 天縮短至 2 周以內。

寧德時代選擇歐洲作為戰略重心的背後,是國內外市場格局的深刻變化。韓國 SNE Research 數據顯示,今年首季寧德時代國內市佔率年減 4.15 個百分點至 44.34%,海外市佔率則提升至 29.5%,較南韓 LG 新能源高出 7.2 個百分點。這種此消彼長的態勢促使寧德時代將成長引擎轉向海外,尤其是歐洲市場。

面對國內市場競爭白熱化,寧德時代正遭遇多重挑戰,碳酸鋰價格波動導致產業鏈價格下行,去年營收出現 9.7% 的負成長,國內市佔率也因車廠自建電池廠等因素持續下滑。

與此同時,美國市場因貿易壁壘受阻,迫使寧德時代將策略重點轉向歐洲。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匈牙利計畫已投入 7 億歐元,但德國工廠至今僅實現微利,凸顯海外營運的長期投入特性。

從資本運作層面觀察,港股上市為寧德時代提供了關鍵的「銀彈」。相較於 A 股股價 6.7% 的折價,寧德時代在港股溢價 7.28% 的特殊現象,反映出國際資本市場對新能源產業的差異化估值。

中金公司指出,此舉不僅增強公司外匯存底來因應歐元區投資,更透過納入港股通機制吸引全球資本,形成「滬港雙城記」的融資優勢。

產業觀察人士分析,寧德時代的歐洲佈局隱含更深層的戰略考量。隨著歐盟碳關稅機制落地,在地化生產將成為進入歐洲車廠供應鏈的門檻。目前寧德時代已為 BMW、福斯等車廠供貨,匈牙利基地落成後將涵蓋歐洲主要車廠的半徑需求。

相較於美國市場的技術授權模式,歐洲工廠的實體投資更有利於建構穩定的在地化服務體系。

不過,地緣政治風險仍是懸頂之劍。寧德時代雖調整美國市場策略,轉而透過技術合作方式參與當地項目,但歐洲也面臨供應鏈本土化要求。寧德時代管理層在上市路演中也坦言,正跟客戶協商應對方案,暗示可能採用類似「中國核心部件 + 歐洲組裝」的混合模式。

在資本市場層面,寧德時代港股上市引發的連鎖反應值得關注。中金高層指出,這為後續 A 股龍頭赴港上市樹立標桿,可能帶動更多新能源產業鏈企業登陸港股。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 IPO 未設回撥機制,法人機構佔比高達 92.5%,此投資人結構恐將影響後續股價波動特性。

站在產業變革的十字路口,寧德時代的歐洲投資反映出中國新能源產業的戰略轉型。隨著全球動力電池產業進入「技術 + 製造 + 本地化」的三重競爭階段,寧德時代正試圖透過重資產投入,在歐洲複製其在中國的成功模式。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