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盤點Computex 2025五大亮點 台灣魅力也在其中
鉅亨網編輯林羿君

全世界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美國和中國之間的人工智慧競賽上,本週的 Computex 清楚地提醒大眾,台灣在全球科技產業中繼續發揮核心作用。
這場 2025 年的亞洲標誌性科技盛會,並未如去年般帶來突破性進展。去年的活動中,輝達 (NVDA-US) 執行長黃仁勳曾發表一項涵蓋多年期的 AI 晶片設計藍圖。然而,今年的活動仍吸引了業界關注,業界正努力分析美國打壓北京科技野心行動所引發的後續效應,尤其是在 DeepSeek 事件之後。
彭博盤點了 Computex 2025 的五大亮點:
一、消費型人工智慧仍需時間發展
今年幾乎未提及消費者議題。2024 年,高通 (QCOM-US) 的簡報內容全都在強調人工智慧將如何改善一切,並聲稱未來在移動中將再也不需要筆電充電器。但今年,他們的主軸則轉向專注於企業應用的人工智慧。
鴻海 (2317-TW) 首次在本次展會上發表主題演講,主打重型人工智慧技術,從打造智慧城市,到將機器人導入製造業,再到提升電動車設計的效率。這家組裝全球大多數 iPhone 的公司,並沒有帶來任何讓消費者興奮的內容。
華碩 (2357-TW) 對所謂的 AI 電腦前景提出了冷靜的看法。該公司共同執行長胡書賓表示,AI 電腦要普及還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因為相關軟體仍不成熟,加上美國即將實施的新關稅,可能會抑制短期成長。
胡書賓表示,為應對這些關稅,華碩可能需要在美國市場將售價提高最多達 10%。
二、DeepSeek 改變了人工智慧的格局
今年 1 月橫空出世的 DeepSeek 改變了人工智慧的本質,一方面凸顯中國在該領域的進展,另一方面也推翻了人們對運算需求的基本假設。
黃仁勳是少數率先公開談論此事的業界高層之一,他表示中國在軟體開發方面「令人驚艷」,並擁有彌補技術差距所需的資源。
DeepSeek 同時也讓「推理模型」(reasoning models)普及起來,這類模型需要更多的原始運算能力。「所以現在推理模型不再是一次性運算,而是數百次運算,」黃仁勳本週對記者表示。「DeepSeek 可能讓運算需求增加了百倍到千倍。」
三、中國成為關鍵焦點
最多人點閱的新聞標題聚焦於輝達在中美科技對峙中微妙的處境。美國正推動對中國的晶片出口限制,試圖壓制其科技崛起。這場風波在週三 (21 日) 達到高潮,當時黃仁勳直言該政策是「失敗的」,並呼籲華盛頓撤回相關措施
黃仁勳警告說,如果美國不允許輝達在中國銷售產品,像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這類本地企業將會填補這個空缺。
他直指,「中國本地公司非常有才華,也非常有決心,」而出口管制反而賦予了他們鬥志、動力以及政府的支持,促使他們加速發展。
台灣的業界高層無疑也注意到了兩個相關動態。華為在同一週舉辦了 AI 開發者大會,並大力宣傳北京希望用來取代輝達晶片的昇騰(Ascend)晶片。同時,小米公司也宣布已開發出自家的先進 3 奈米行動晶片,意在與高通競爭。
台灣發動魅力攻勢
英特爾 (INTC-US) 新任執行長努力修補與台灣合作夥伴的關係,此前前任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曾對台積電在半導體領域的主導地位表示關切。
現任執行長譚力文(Lip-Bu Tan)週一在台北舉行的 40 週年慶祝活動中,讚揚了本地供應鏈夥伴的貢獻。
即使是輝達,也在本次大會上花了大量時間與展區空間,來讚揚其台灣合作夥伴。軟銀集團創辦人孫正義本週也在台灣,不過與譚力文一樣,他保持低調,鮮少公開露面。
泡沫不存在?
對科技投資人來說,一個最迫切的問題幾乎沒有在公開場合被討論:我們是否高估了對資料中心的需求?從輝達到 Meta(META-US) ,再到微軟 (MSFT-US) 等科技股在 2025 年的表現波動劇烈,部分原因正是這項無法回避的不確定性。
可以肯定的是,大多數與會者都直接受益於推動資料中心與人工智慧開發所需的伺服器和零組件支出。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
黃仁勳指出:「我們已經投入了數千億美元,但整體的 AI 基礎設施建設將達到數十兆美元。」
- 稅季理財術,掌握資本利得又能減少稅務負擔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極短線強勢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