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戰略新品發表:電動汽車與自研晶片並進
鉅亨網新聞中心

小米公司近期展現了擴展其技術版圖和進軍高端市場的強烈企圖心,核心聚焦於電動汽車和自研晶片兩大領域。在創辦人雷軍的引領下,小米不僅推出了首款電動運動型多用途汽車(SUV),同時也發表了自主研發的行動處理器。
電動汽車佈局:首款 SUV YU7 亮相
在周四直播發表會上,雷軍搶先展示了小米的首款電動 SUV,代號為 YU7。這款車輛長度達到 5 米,頂級型號據稱在單次充電後可提供 760 公里 的續航里程。在性能方面,YU7 的加速能力引人注目,據稱可在 3.23 秒內從靜止加速到 100 公里 / 小時。
雷軍宣稱,這一速度表現優於特斯拉 Model Y 或同類保時捷車型。儘管 SUV 市場的競爭相較於轎車市場更為激烈,雷軍仍相信 YU7 具備其獨特的品質。YU7 預計最快要到今年七月才會正式上市,並且在本次活動中尚未公佈定價或開始預訂。此前,小米曾在事故發生前將其 2025 年的電動汽車交付目標提高到 35 萬輛。這次推出新 SUV 的動作也被視為在 SU7 事故影響後,小米試圖修復品牌形象和重振市場信心的重要一步。
自研晶片突破:玄戒 O1
除了汽車,小米也隆重發表了其自主研發的行動處理器晶片——玄戒 O1(Xring O1)。這款晶片採用了 台積電第二代 3nm 製程,並集成了高達 190 億晶體管。玄戒 O1 旨在為新一代旗艦設備提供強勁動力,包括即將推出的平板產品小米平板 7 Ultra。
在核心參數方面,玄戒 O1 的 CPU 採用獨特的十核架構,最高主頻可達 3.9GHz。其跑分數據表現亮眼,Geekbench 6 單核得分達到 3119 分,多核得分為 9673 分;安兔兔綜合跑分更是 超過 300 萬分,使其躋身行業第一梯隊。
GPU 方面,採用 16 核 Immortalis-G925,圖形處理能力領先,支援《原神》在 4K 120FPS 高畫質下運行,且光線追蹤效果據稱接近蘋果 A18 Pro。AI 算力達到 42TOPS/W,能支援端側大模型快速響應。儘管玄戒 O1 展現出強勁的性能,雷軍坦承在某些方面(如處理器速度)仍落後於蘋果的晶片組,但他強調這對於其初創的設計團隊而言是一項重要的成就。小米也承認,玄戒 O1 的性能對標的是驍龍 8 Gen3,與國際頂尖水平仍有差距。
晶片研發之路:十年耕耘與巨額投入
玄戒 O1 的發表並非一蹴可幾,是小米在晶片研發領域 深耕十年 的成果。早在 2014 年,小米就成立了晶片品牌「松果」並啟動了造芯業務。雖然首款自研手機晶片松果澎湃 S1 未達預期,小米並未放棄,而是將研發重心轉向影像、充電、電池管理等專項晶片。
玄戒晶片項目本身累積的研發投入已相當可觀。截至今年 4 月底,累計投入已 超過 135 億人民幣,研發團隊規模超過 2500 人。雷軍透露,預計 2025 年晶片研發投入將超過 60 億元。雷軍表示,在國內半導體設計領域,小米的研發投入和團隊規模都位居 行業前三。
小米對此項目的目標設定很高:「最新的工藝製程、旗艦級別的晶體管規模、第一梯隊的性能與能效」。他們更制定了長期持續投資計畫:「至少投資十年,至少投資 500 億,穩打穩扎,步步為營」。對於外界關於澎湃 SoC 後續的疑問,雷軍強調那不是「黑歷史」,而是「我們的來時路」。
小米產業投資部合夥人潘九堂也對網上關於玄戒 O1 是「高通套殼」等質疑進行了回應,強調小米做晶片是認真的,歷經四年多、數千人的努力,一舉一動對產業鏈、合作夥伴和友商都是透明的。
旗艦新品搶先搭載
玄戒 O1 晶片首次搭載於小米近期發表的兩款旗艦級產品:小米 15S Pro 和超高端平板小米平板 7 Ultra。
小米 15S Pro 作為 15 周年紀念版,整體造型延續了小米 15 Pro 的設計風格。除了搭載玄戒 O1 晶片外,還配備了三顆 5000 萬像素的徠卡鏡頭、2K M9 螢幕、6100mAh 電池、90W 有線與 50W 無線快充等。該機型售價為人民幣 5499 元起。
小米平板 7 Ultra 作為一款超高端 OLED 平板,搭載玄戒 O1 晶片後,特別在多模態交互和增強現實(AR)等場景中展現出色的表現,旨在為用戶帶來更優質的平板使用體驗。
與高通的策略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在宣佈自研晶片玄戒 O1 的同時,也再次確認並深化了與高通的長期緊密合作關係。小米自 2011 年起就與高通合作,高通一直是其核心供應商,即使在小米嘗試過 NVIDIA 晶片或面臨晶片短缺困境時,高通仍然是不可替代的主力。
小米近期與高通簽署了新的合作協議。雷軍稱高通是「小米最值得信賴和至關重要的合作夥伴之一」。根據協議,小米的高端智慧型手機在中國及全球市場銷售的數代產品中,將繼續搭載高通的驍龍 8 系列處理器,且協議期內銷量逐年遞增。小米也將成為今年 9 月首批採用下一代驍龍 8 系列處理器的高端智慧型手機廠商之一。
兩家公司還計劃在設備內建 AI 等領域共同努力,涵蓋智慧型手機、汽車、AR/VR 眼鏡、穿戴設備、平板等所有邊緣設備。高通也回應稱,小米自研晶片不會影響其業務,高通仍是小米的戰略晶片供應商。
「兩手抓」策略解析
小米一方面宣佈自研晶片並開始量產,另一方面繼續深化與高通的合作,這種看似矛盾的行為引發了廣泛討論和質疑。有網友質疑自研晶片的用武之地、擔憂對高通的依賴,甚至推測這是小米為規避潛在風險而逐步替代驍龍的權宜之計。
分析認為,小米的這種「兩手抓」策略,體現了一種生存智慧。這種模式能有效降低供應鏈中斷的風險;有自研晶片作為保障,就不用過度擔心被「卡脖子」。同時,與高通的成熟合作關係也能為自研晶片的推廣和技術積累贏得時間,避免了初期的磨合風險。
從發展角度看,與高通的穩定合作為小米提供了堅實基礎,而強調「全球化合作」也有助於避免地緣政治影響,並能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如台積電的先進製程工藝。
從雙方需求來看,小米需要高通來保證短期的市場競爭力,並為長期的技術積累贏得時間;而小米作為高通的重要客戶(貢獻了高通 12% 的銷售額),高通也需要小米來維持其在中國市場的影響力。因此,雙方合作符合各自需求。
- 此時該續抱美股還是出場為妙?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