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電動車界的LABUBU?小摩解密小米YU7熱銷關鍵

鉅亨網編輯林羿君 綜合報導


摩根大通分析師近日發布一份深度研報,指出小米 (01810-HK) 電動車 YU7 的市場火爆,其背後的核心驅動力並非僅限於傳統交通工具的定位,而是類似潮玩品牌 Labubu 所展現的「稀缺性」需求模式。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電動車界的LABUBU?小摩解密小米YU7熱銷關鍵。(圖:shutterstock)

這份報告基於對小米上海旗艦店的實地考察與消費者交流,深入剖析了「小米現象」的本質,並預測 YU7 的成功,將加速提升中國品牌在乘用車市場的市佔率,對傳統外資品牌構成顯著壓力。


摩根大通的研報強調,小米 YU7 的產品定位已超越單純的交通工具,更像是一款「有趣的大玩具」。令人驚訝的是,許多消費者在未見實車或試駕的情況下,僅憑線上發表會便果斷下單,其中「產能瓶頸帶來的稀缺性」被視為放大市場熱度的關鍵因素。這種稀缺性效應,加上目標客群的差異化策略,使得小米 YU7 成功避免了與國內現有造車新勢力的直接「火拼」。

截至報告研究時,小米 YU7 的預訂量已達到約 30 萬台(需支付人民幣 5,000 元定金)。然而,摩根大通提醒需審慎看待此數字,因門市銷售人員估計其中約 30-40% 的訂單可能取消,或由原 Su7 轎車訂單轉換而來。

市場「黃牛」現象與長期交付挑戰

市場的極高熱度甚至催生了「黃牛」交易。在「閒魚」等二手交易平台上,已出現賣家以人民幣 1 萬至 2 萬元不等的價格轉讓已鎖定的訂單資格,遠高於官方定金。儘管難以量化具體數量,這一現象側面印證了市場的火熱程度以及消費者為提前提車而支付溢價的意願。報告預計,小米 Yu7 的交付等待時間將是常態。

在零和賽局的假設下,摩根大通分析了小米 Yu7 對同價位競品的影響,得出結論認為其市場區隔相對清晰,並未引發中國品牌之間的「內捲」。相反,小米汽車的成功被視為共同加速了中國自主品牌的崛起。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自主品牌在乘用車市場的佔有率已從 2023 年的 57%、2024 年的 65%,提升至當前的 70%。摩根大通預測,在未來幾年內,這一數字將突破 80%。短期內,理想汽車、吉利汽車和躍進汽車等中國品牌有望受益於獲利預期上調。然而,傳統外資品牌,特別是特斯拉,可能將面臨更大的市占率壓力,其生存空間將受到進一步擠壓。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