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綁資本外流限制?傳中國將債券通南向額度擴大至人民幣1兆元
鉅亨網編譯段智恆
《彭博》周一 (7 日)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導,中國監管機構正考慮將「債券通」(Bond Connect) 南向通額度翻倍至人民幣 1 兆元 (約合 1,390 億美元),擴大本地投資人配置離岸債的空間,此舉被視為中國進一步放寬資本流動限制的關鍵步驟之一。

據了解,監管部門近期已就此計畫進行初步磋商,研議向非銀行金融機構新增年度額度最高達人民幣 5,000 億元。這些機構目前尚未納入南向通交易範圍,未來若放行,將使中國最大型的基金公司可透過香港交易所買進以美元等外幣計價的國際債券。
知情人士強調,該計畫尚未最終定案,仍需經相關監管機關批准才能實施。中國人民銀行與香港金融管理局皆未對此消息置評。
擴大資本流動 北京藉美元走弱爭取時機
南向通自 2021 年開通以來,年度總額度一直維持在人民幣 5,000 億元,僅開放部分銀行機構參與。若此次計畫成真,代表北京有意在當前美元大幅走弱的背景下,加快推進金融雙向開放,藉此提升人民幣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吸引力。
中國官方長期以來對資本進出實施嚴格管控,主要是擔憂外資流動會對匯率與金融穩定造成壓力。不過今年以來,人民幣表現相對穩定,而美元指數則已下跌約 10%,為政策放寬提供了空間。
除了南向通額度擴大,北京近期還擴大跨境支付系統的應用範圍、放寬境外投資標的與金融工具種類,亦計畫讓中國本地基金有更大比重的海外配置空間。
有助「點心債」與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儘管南向債券通的擴大不會直接推進人民幣的國際使用,但仍有助改善中國資本市場封閉的印象。過去外界批評中國金融體系透明度低、流動限制多,削弱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的吸引力。
若南向通成功擴大,有望提振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 (俗稱「點心債」) 的需求。由於離岸人民幣債收益率通常高於境內同類債券,對本地投資人而言具備收益吸引力。
中國央行行長潘功勝上月曾發表談話,指出中國希望推動一個不再單一依賴美元的全球貨幣體系,讓多種主要貨幣共同發揮作用。分析人士認為,推動資本項下漸進式開放,正是北京挑戰美元主導地位的其中一環。
目前外資投資中國債市則多透過「北向通」進行,且並無額度限制。南向通則為封閉型運作,參與者只能買賣交易所列明債券,出售後的資金不得轉投其他離岸資產。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