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科技與能源雙進步,全球市場因關稅與AI創新面臨重組挑戰
鉅亨網新聞中心
台灣科技與能源雙雙進步,全球市場因關稅政策與AI創新面臨重組挑戰
台灣大 (3045-TW) 與 iStaging 合作推出的線上實境服務,利用 AI 技術加速3D數位孿生空間建置,顯示出 AR、VR 市場的潛力,預計到2029年將達5億美元[1]。此外,台灣海峽的421座離岸風力機在颱風「丹娜絲」期間穩定運作,展現出其抗颱能力及綠電供應的穩定性,這不僅支持能源轉型政策,也強調了可再生能源在極端氣候下的韌性[2]。這兩項發展反映出台灣在科技創新及能源轉型上的雙重進步,未來將持續吸引投資者的關注。
國產 (2504-TW) 上半年營收達112.42億元,年增5.5%,受惠於科技業擴建需求,尤其在大新竹地區的建設計劃推動下,6月混凝土本業營收創新高,顯示出市場對於基礎建設的強勁需求[3]。與此同時,綠領職缺的月薪中位數為4萬元,較整體職缺高出5.3%,醫療領域的綠領職缺更以7.5萬元的薪資中位數成為最搶手的職位,反映出市場對於專業技能的重視[4]。這些趨勢不僅顯示出建設與環保領域的成長潛力,也暗示著未來人才市場的變化,企業需加強專業培訓以應對新興需求。
美國總統川普對多國加徵關稅的威脅引發全球鐵礦市場劇烈波動,價格一度攀升至每噸95.75美元,但隨後因市場對經濟成長的擔憂而回落,自2025年2月以來已下跌約12%[5]。同時,庫班指出人工智慧的發展將催生全球首位兆美元富豪,並顯示出AI在創業生態中的顛覆潛力,強調其對生活和工作效率的改善[6]。這些趨勢顯示,市場在面對政策變動與科技創新時,需靈活應對,並把握新興機會。
技嘉 (2376-TW) 旗下技鋼科技與日本 Datasection 簽署價值 2.7 億美元的合約,將在大阪建設亞洲最大 SuperCluster 資料中心,這一舉措不僅顯示出技鋼在 AI 伺服器市場的強勁布局,也反映出區域內對高效能運算基礎設施的迫切需求[7]。此外,台灣在美國新關稅政策談判中進展緩慢,未列入首批課稅名單,雖然台積電的表現支撐了台股,但市場對於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競爭力仍感到擔憂[8]。這些動態顯示出亞洲市場在科技基礎設施與貿易政策上的複雜性,未來將影響投資者的信心與資金流向。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