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通膨表面溫和實則暗潮洶湧?經濟學家:物價上漲正要開始

鉅亨網編譯劉祥航 綜合報導


經濟學家、研究人員和分析師警告,美國總統川普對進口商品徵收的高額關稅,將藉由提高物價,帶給消費者沉重打擊。儘管近期經濟數據顯示,整體通貨膨脹仍保持相對溫和,但經濟學家警告,物價的上漲才剛剛開始。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通膨表面溫和實則暗潮洶湧?經濟學家:物價上漲正要開始(圖:shutterstock)

據《CNN》報導,多重原因造成了通貨膨脹的「滯後」現象:


• 關稅分階段實施:最早的關稅於 2 月和 3 月生效,但大部分關稅直到 4 月或之後才宣布或實施。

• 貿易政策和關稅狀況多變:曾有許多情況是,已宣布的關稅被推遲、突然取消,或意外地增加或減少規模。

• 運輸與國內供應鏈耗時:

海運貨物從海外運抵美國可能需要數周至一個多月。貨物運抵美國後,並非隔天就能上架。除了國內運輸時間,進口產品(不總是成品,也可能是零件和材料)還需經過製造和生產流程,然後才能分銷到銷售渠道。

• 關稅生效前企業大量囤積庫存:去年底,企業曾預先訂購大量進口商品,以應對潛在的供應鏈中斷,並搶在潛在關稅生效前。今年,隨著嚴峻且出乎意料的大規模關稅浮現,以及關稅被推遲或減輕的時期,這種囤積行為更加劇烈。

• 部分成本被吸收:外國出口商吸收了約 20% 的額外成本。高盛分析指出,剩餘約 80% 的關稅附加成本在美國企業和美國消費者之間分攤,預計最終約 70% 的關稅直接成本將透過漲價轉嫁給消費者。

• 企業不願立即提價:由於消費者支出開始疲軟,以及消費者受多年高通膨打擊後缺乏能力或儲蓄來應對更高的價格,企業在定價方面顯得猶豫不決。

• 夏季消費者對商品價格感知較低:美國經濟在夏季是服務業主導的,消費更多傾向於旅行、娛樂和休閒。然而,一些商品價格已經在上漲,且企業警告將有更多上漲。但商品在秋季和冬季(如返校季、萬聖節和聖誕節等消費旺季)將在家庭預算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屆時通膨影響可能對人們來說「更真實」。

• 經濟數據存在滯後性:例如,勞工統計局將於下周發布涵蓋 6 月份的關鍵通膨數據。

• 通膨指數的全面性:雖然商品價格上漲已經在通膨數據中顯示出來,但它們很大程度上被其他因素所掩蓋,例如汽油價格下跌和服務業價格上漲持續放緩(特別是租金和住房)。因此,迄今為止的通膨數據看起來相對平靜。

高盛 7 月 8 日的報告指出,「關稅效應尚未在官方消費者物價中強烈顯現,這並不令人驚訝」。

報導稱,儘管總體通膨數據看似平靜,但私人部門和聯邦數據顯示,特別是受關稅影響的商品類別價格已在上漲。例如,五月份的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顯示,電器、玩具和居家用品等價格顯著增長,部分創下四年新高。

DataWeave 對美國主要電子商務網站上 20 萬種產品的分析也證實,自 1 月以來,家居和家具、玩具以及服裝和鞋類等商品的價格持續攀升。部分零售商的漲幅甚至高於平均水準。

DataWeave 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 Karthik Bettadapura 預計,隨著關稅在供應鏈中產生連鎖反應,未來數月將出現更廣泛的「價格攀升」。他並預期可能伴隨「縮水式通膨」(即商品包裝尺寸縮小)和自有品牌擴張的現象。

富國銀行經濟學家 Nicole Cervi 表示,即將公布的六月份 CPI 數據,特別是其中核心商品類別的增長,預計將是總體通膨的「轉折點」。富國銀行預計今年晚些時候整體 CPI 可能達到 2.9% 的峰值。

然而,聖托馬斯大學的 Tyler Schipper 指出,即便通膨影響「溫和」,對正在掙扎的美國消費者而言,仍是一項不小的負擔。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