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企業上半年業績分化,電信航空持續增長面對挑戰市場信心強勁
鉅亨網新聞中心
台灣企業上半年業績分化,電信與航空業持續增長,面對自然災害與貿易挑戰,市場信心仍然強勁
中華電信 (2412-TW) 上半年營收達1125.4億元,稅後純益199.7億元,每股純益2.57元,穩居電信業獲利之首,顯示其在5G及數位轉型趨勢下的強勁表現[1]。此外,四大國籍航空公司也創下上半年營收新高,華航及長榮航分別為168.93億元和185.43億元,星宇航空年增34.48%表現最佳,顯示航空業在新台幣升值及暑期旅遊需求的推動下,持續展現增長潛力[2]。這些趨勢反映出台灣各行業在後疫情時代的復甦動能,並為未來的市場發展提供了信心。
台塑 (1301-TW) 四寶的6月營收報告顯示出業績的分化,台塑化 (6505-TW) 和台化 (1326-TW) 分別實現18%及4.5%的月增幅,顯示出在市場需求疲弱的背景下,仍有部分企業表現亮眼[3]。相對而言,台塑及南亞 (1303-TW) 則面臨營收下滑,顯示出整體市場環境的挑戰。另一方面,日月光投控 (3711-TW)(ASX-US) 在第二季的營收達1507.5億元,季增1.8%,年增7.5%,顯示出其在封測市場的穩健表現,尤其是對AI及高效能運算需求的樂觀展望,為未來增長提供了動力[4]。這些數據揭示了不同產業間的成長差異,投資者需密切關注市場需求的變化及其對企業營收的影響。
丹娜絲颱風造成全台近百萬戶停電,台電動員逾2,000人進行搶修,復電率已達93%[5],但重建電桿的挑戰仍然存在,顯示基礎設施的脆弱性。與此同時,聯發科 (2454-TW) 6月營收創下32個月新高,顯示出強勁的市場需求,儘管第二季營收季減2%[6],但外資對其未來與Google合作的TPU專案持樂觀態度,將推動ASIC業務增長,反映出科技產業在逆境中仍具韌性。這些事件共同揭示了台灣在面對自然災害及市場波動時的應變能力與潛在成長動能。
越南為應對美國的貿易壓力,正強化對中國商品「洗產地」的打擊措施,並與美方達成初步協議,將對越南商品的關稅從46%降至20%,但若被認定為非法轉運則徵收40%關稅,顯示出越南在全球貿易中的重要性和挑戰[7]。同時,台灣的沃旭能源成功籌集900億元的離岸風電聯貸案,超額認購1.4倍,顯示市場對綠電的強烈支持,並與台積電簽署長期購電合約,預示著台灣在能源轉型上的積極進展[8]。這些動態反映出亞洲市場在全球供應鏈重組及可再生能源發展中的關鍵角色,未來將持續吸引國際資金的關注。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
上一篇
下一篇